办公室电话:0573-86513310
举办单位:海盐县澉浦镇归国华侨联合会 海盐县澉浦镇台胞台属联合会

难忘家乡情 ——访台胞余汉林先生 海盐日报记者超然

网站编辑:海盐县澉浦镇归国华侨联合会 │ 发布时间:2019-04-25 

见到余汉林先生是在他设在澉浦的浙江汉华装饰布有限公司里,余先生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正直、精明、和蔼可亲。他那无论对谁都彬彬有礼的态度显示出了丰富的内涵以及广博阅历的良好修养。余先生很健谈,我们的采访就从他当年为什么去了台湾开始。

(一)

余汉林先生出生在海盐县澉浦镇,在兄妹5人中,他排行最小,由于家境贫困,余汉林12岁时就在姐姐、姐夫的帮助下,到上海的一家棉布店当了学徒。做学徒虽苦,但一则能减轻家里的负担,二则满师后,还能用自已的收入补贴家用,所以他觉得苦点也是值得的。

转眼到了1948年,18岁的余汉林已经在棉布店干了7年了,他成了店里的主要伙计。老板为了发展业务,要到台湾去开一家分号,叫余汉林去帮助支撑3年,老板在征求他意见的同时,也向他讲明了由于时局动荡不安,如果他不愿意去也以。年轻的余汉林当时只想到自已还年轻,3年时间一下子就过去了,他没有作过多的思考就答应到台湾的分号里去。余汉林到现在还清楚地记得,他离开上海去台湾的那一天是1948年3月13日,他说这是一个刻骨铭心的日子,却没曾想这一去就与亲人分离了整整40年。

(二)

一条台湾海峡将大陆和台湾岛隔离开来,也将余汉林和家乡整整隔离了40年。在这40年中,余汉林无时不刻是在思念家乡和亲人的煎熬中度过的,他做梦都在想念着家乡和家乡的父老乡亲。伴随着思念之绪,他每日都在关注着来自大陆和家乡的一切信息。

1988年,余汉林因有事到了香港,在那里他了解到,在香港能办理到大陆的旅游签证。他连想都没有想一下就花了4950元港币报名参加了北京、杭州9日游。余汉林说,从他一踏上大陆土地的那一刻起,他就有了一种回家的感觉。在北京,当他看到故宫这样宏伟的建筑时,他说,他为自已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由衷的自豪,同时他在内心默默祈祷,祝愿祖国日益富裕、强大。从北京到杭州,余汉林思乡之情越来越浓,到了杭州后,他就向导游小姐提出要在杭州多停留几天,在征得有关部门的同意后,他连夜在杭州叫了一辆出租车,他要马上回到家乡,回到亲人的身边,他说,他清楚地记得那一天是1988年3月15日,距他离开家乡整整四十年,他思念的太久太苦了。

余汉林说那天天下着雨,但由于思乡情切,他还是叫了一辆出租车,一路上他心潮起伏,难以平静。出租车司机对他说,看到宝塔,海盐就快到了。车一到黄湾,余汉林就依稀认出了家乡的影子,他激动的几乎有点不能自持了,司机再三提醒他别紧张,但他还是控制不了自已的情绪,少小离家老大回,四十年魂牵梦萦的家乡就要到了,怎能不激动呢?当车子在澉浦停下来时,余汉林说什么也不相信已经到家了,因为在他的记忆中,澉浦有城墙,但他下车时却没有城墙。余汉林对司机说,他要去问问是不是到澉浦了。当邮电所的职工告诉他这里就是澉浦时,他激动得手都发抖了,连声对出租司机说:“我到家了,我到家了!”

余汉林在邮电所一位女职工的陪同下去找自已的老家。一路上他不停地说着家乡话,不停地诉说着对家乡的思念。听着这位从外乡归来的故人的话,这位女职工也深受感动,她体贴安慰地说:“您的真情连老天都感动了,您看,天都下起雨来了!”走到大哥的家门前,余汉林用家乡话问道:“请问这是余家吗?”开门出来的是他的二哥,尽管分别了四十年,但二哥还是认出了他的三弟,一声“是三弟回来了吗”?使他不禁百感交集,兄弟俩抱在一起放声大哭。余汉林说:“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这意境只有亲身经历过,才能体味出个中的滋味。”回家的感觉真好!

(三)

回到家了,余汉林有一种落叶归根的感觉。四十年的离别,四十年的思念,回来了,日夜思念家乡的游子终于回到了母亲的怀抱。打从第一次回家起,余汉林就感到自已要做些什么来报答家乡,报答家乡的亲人。1990年3月,余先生在澉浦投资19.96万美元,合资办起了汉华装饰布有限公司。在大陆有了自已的企业,余先生每年就要回来3、4次。每次回来,他都要亲自下车间打样。余先生说,办企业就要全身心的投入一次,余先生在车间巡视,看到工人在修理机器后,没有把机器的防护盖盖上,他就要求工人们每次修理机器后将盖子盖上。有的工人说,反正下次还要修的,盖上拿下,太麻烦了。余先生对工人打比方说:“一个人吃了饭后,每次都要洗碗,不能因为下次还要吃饭就不洗碗了,企业的管理要符合科学,每个机器部件都要有自已的位置,为了企业,更为了自已的安全,麻烦点就麻烦点。”在企业管理上,余汉林要求企业的管理人员在技术上,本着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原则,一定要学习、学习、再学习;在业务管理上,时刻要保持思维的警觉清醒,一定要冷静、冷静、再冷静。正由于余汉林这种严格的工作作风,企业的一切管理都走上了正规之路,企业的效益也一年上一个台阶。企业的规模从原来的占地7亩扩大到目前的30多亩,从原来的1个车间增加到7个车间。去年,汉华装饰布有限公司的销售额达到了1千万元,今年1——3月份,产值已经达到了400万元。在余汉林的企业中,记者看到,不仅企业的设备是一流的,企业的环境也是一流的,办公室打扫得窗明几净,车间里也打扫得干干净净,就连企业的厕所也打扫得一尘不染。余汉林自豪地说,他们企业的厕所是“五星级”的。

办企业是报答家乡,为公益事业捐款是余汉林报答家乡父老乡亲的又一方式。从余汉林先生第一次回家乡以来,他就很热心地参与家乡的公益事业的发展,如澉浦筹建敬老院、改建镇中村南小街、家乡的残疾人福利事业和教育事业的发展等公益事业捐资,他均积极响应,共享盛举。2000年澉浦筹建钟楼,他也捐资5万元。说到自已这些年对公益事业的贡献,余汉林只是轻描淡写地说:这是一个游子所应该做的 ,是一位游子对家乡的报答。

余汉林的家乡情结也深深地感染了他在加拿大的儿子余存森,他儿子深情地说,国内这方舞台这几年发展得很快,纵使地处乡镇,只须务实地注入国际化的根苗,也将更具备宏观的强大竞争能力,因此,是缘份也是使命,理当在父亲的家乡作为发展的开始。面对自已深爱着的家乡,余汉林表示,他要尽自已的力量,为家乡建设出力。除自已回家乡办企业外,他还带着台胞旅游团来海盐考察投资环境。去年,经余汉林先生牵线搭桥,使台商独资企业海盐元群建材有限公司成功在澉浦落户。余汉林说,作为家乡的儿子,他希望家乡的经济建设能得到更快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