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电话:0573-86513310
举办单位:海盐县澉浦镇归国华侨联合会 海盐县澉浦镇台胞台属联合会

民间文化探趣 ——澉浦旧时待佛、唱文书、念字迷

网站编辑:海盐县澉浦镇归国华侨联合会 │ 发布时间:2019-04-11 

    澉浦过去农村里,有敬神待佛,唱文书的活动,一般都是为儿女结婚喜庆和为祈求家业兴旺,乃至家人患病许愿而搞的敬神活动。待佛,需要作一至两年的准备,如为摆酒席筹措资金,备足粮食,饲养牲畜家禽,酿酒等准备工作。

    待佛主要的特色,是摆筵席,立马帐,设神位,点烛焚香,敬酒。届时还经过一定的仪式程序:第一天备“三牲”宰猪杀羊,杀鸡等。晚上全家沐浴更衣,请本堂(土地)。第二天接神,清晨一早,文书先生带领全家,持香跪接。这一天如逢儿女结亲,婚礼就在筵前举行。晚上通宵一夜。第三天为正日,即送神。早上举行送神仪式,也由文书先生带领,全家持香跪送,焚烧龙舟(稻草扎)马帐香烛后,就告结束。

    待佛第二个特色,是唱文书,也叫奉文书。文书正式名称叫神歌,必须请专业的文书先生演唱。文书先生的正式称谓叫传香人,也叫骚子先生。待佛,从请本堂到接神、送神,前后三天时间,自始自终,均由文书先生主持操办。奉唱文书,有脚本,有规则,有声调声韵。神歌文书有百本之多,大多描述所敬神、佛,成佛前一生的经历与对他的歌诵。

    文书先生一般学历并不高,只要能识、能写、能唱、能背诵的才能即可。当然,打脚本的先生,必定是富有学识水平的人。

早在1948年(我12岁),孙湾有几位唱文书的先生,那时我们几个少年同伴,都好奇地借抄文书,我也抄了几本,都用毛笔小楷书写。其中一本《文昌》的本,我也能背诵。文书中《关帝》这本书,从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到关公跟随刘备闯天下,转战南北,最后误走麦城而归位。一生浩然正气,义重如山。特别令人称颂的,他那“身在曹营心在汉”的精神气昂,面对曹操为收留他,赐于上马一锭金、下马一锭银,绸缎千匹 ,美女十人,均无动于衷,最后借机过五关,斩六将,离开曹营。整个一部书,把关公描述得有声有色。

    待佛筵席,分正筵、中筵、高筵,东西筵共五筵,少数人家也摆七筵。骚子先生唱文书,就在筵席间的通道中兜着唱。并有待佛的主要东家人,跟随后边拜菩萨。唱一部书,约二十分钟左右,间隔半小时,再换先生接唱另一本书。澉浦的神歌文书,在历史传统文化中,具有一定的品位。

    这里,我通过自己的回忆和收集,整理出几部文书开唱前的开场白台词“字迷”,供大家探讨欣赏:


台词字迷:


言对青山青不青,

两人土上说原因,

三人骑牛缺一角,

草木之中有一人。

(请、坐、奉、茶)


虫入凤中飞出鸟,

七人头上出仙草;

大雨落在横山上,

伴个朋友两分跑。

(风、花、雪、月)


一个姑娘十四春,

一心要想丈夫君;

请教先生排八字,

命中要嫁两个人。

(德)


阁老山狂风吹倒,

钱塘江潮水缺少;

石帆村海船蓬落,

迎安村树木全无。

(寻)


十字街头路不齐,

马蹄四足分东西;

青山不见青峰面,

花谢无人草头希。

“鬯”(畅) 


楼上一个老夫人,

楼下红娘和莺莺; 

并无男人来出入,

外面传得臭名声。

(姦)


王大虽不恶,

头长两只角;

妖娆多姿娜,

君子拜裙下。

(美)


小小一件衣,

可惜沾点泥;

凉在竹杆上,

太阳嫌比低。

(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