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电话:0573-86513310
举办单位:海盐县澉浦镇归国华侨联合会 海盐县澉浦镇台胞台属联合会

老屋与老人

网站编辑:海盐县澉浦镇归国华侨联合会 │ 发布时间:2019-04-24 

   沿着古镇澉浦的南大街,踏着随和的闲步,我来到一座民居前。

这是一排朝街面以木推板作墙的七间平屋。推板很厚实,沉沉的,显出无数次桐油刷痕的黄褐色,感觉是十足的旧市镇店面样式,和四邻民居迥然不同,便想进去探究一番。

从推板间隙中望见,屋里桌前坐着一位老太太,有一个中年妇女正在给她刮痧,就推门进去。还好,中年妇女认识我,稍稍聊了几句,便说明来意,老太姓杨,十分热情。

屋里四周一看,靠墙一张旧八仙桌连着一个木碗厨,桌旁一只旧式靠背椅,推板边有一条四脚藏头春凳和一只靠背椅。里面一副灶头,陈旧的白灶头上隐约露出不完整的彩墨灶画。杨老太打起精神告诉我:老头子故了,儿女们都在外地,自然儿女们很孝顺,但她几十年住惯了老屋,只要自己能料理生活,还是住在老屋好,清静,上街方便,四邻都是老熟悉,蛮适意,日脚过起来有味道。

我想参观老屋,老人爽快地答应了。穿过一个北面板开窗,南面木格顶窗的过路间,后面又是一座七开间的平房,平房前有一个石板小天井,摆着几盆红绿相间的小盆花,过路间将天井隔开,十分清致雅洁。平房大门间六扇斜格子窗落地门,有关有开,厚重中现着黄黑色的木色,透露出制作年代的久远。

房屋大概到此为止了,我想。谁知杨老太领我到大门间底,告诉我后面还有。沿墙过路向前,只见后墙中间门洞开,进去,在斜过路间旁发现一个小院,一口石井,围着乱石墙,墙上缠绕何首乌藤,疏疏密密,如心的绿叶似静似飘。见此,我不禁一阵怦动,仿佛品尝到了一杯清香的绿酒。过路间前,又一座房屋突现眼前,其形如曲尺,三间一灶厅,可惜门锁着,不能进入。

向南面,又有一门,我沿墙走进去,豁然开朗,原来是一个大后园。园里种有数株枇杷和橘树,青碧的枝叶映着前埭木栅窗的白墙和后埭扇形门洞的灰墙,当中夹瓦片的打泥墙将大园严严围住,俨然如个“世外桃源”。出得门来,跟杨老太走出东向大天井,在街面间,抬头见上有神堂,堂窗框上细雕梅花点点,下设一长条阵旧祭桌,抽屉拉手以康乾铜钿作垫片,满是古雅的趣味。

看完了杨老太的老屋,我便坐下和杨老太闲谈。仔细打量杨老太,一身干净的灰黑色中装,罩着清矍的身体,椭圆的脸上说话时总掠过一丝微笑。杨老太是天津人,嫁至古镇虽已数十年,但吐话中还不时夹着北方话。她相告:她家在民国早年时,曾开麻业店和洒店,所以沿街面房屋建成有推板的店面房式。听上代头说,杨家相传是元朝戏曲一家杨梓后人,杨家人在前为好多人以唱戏为生,世面上叫“杨氏牌子”,他家却做生意,做得还好。所以顶早的老屋由清朝未年的祖父建造,以后父亲以及兄弟辈陆续建造,现在才留有十几间房屋,算起来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镇里的很多老房子现在已经消失了,而她家的老屋却依然保存下来。杨老太说话中似乎带着一种自豪的欣慰,把我的情绪也感染了。

偌大的老屋,现在只杨老太一人居住,大部分房屋都空着。杨老太每天早晨早起,在老屋这头看看,那边走走,打开窗,拉开门,扫地掸灰,整理家俱。她说,房子是要人住的,住人的房子寿命长。有人气,空气,活气,动动身体好,老房子收拾干净,整洁,心情舒畅。杨老太把临街的房面租给人家开裁缝店、开箍桶店,使老屋更有了一股生活气息。在这里,家庭、社会、乡情亲切融会,这样立在你面前的是一座形神兼具富有生命活力的老屋,这便是一位老人的心愿。临走,我给老屋和杨老太拍了几张照,让老屋和老人永存我心中。

(原载2004810《今日海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