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升组位于澉浦镇东部海边,北和秦山镇相邻,西南和古镇内陆相连。上世纪四十年代未,住在钱塘江对岸的一些余姚农户,因海塘崩塌,家园被毁,在范金水等长辈的带领下,结伴来到澉浦镇现东升组所在地的废弃盐场上,筑塘造地,搭棚安家,形成一个小村落。随着新中国的建立和发展,经过近60年的艰苦奋斗,如今东升组的100多户村民,家家都由草棚、平房变成楼房,但是四周路况差,河水混,沟渠阻的环境与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改善的需求不相适应,村民中要求改变居住环境的呼声在这几年中时有发生。
自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出建设新农村的号召后,得到了广大农民的热烈响应,也在东升组村民中产生了共鸣。三月下旬,东升组村民自发成立了新农村建设村庄整治领导小组,推选有威信的村民谢夏根担任组长,召开全组户长大会,共商村庄整治问题。到会的户长们都认为应该迅速改变村容村貌,协商一致迅速通过筹资方案,每幢房子出资700元,每人再出资300元。会后就有一些村民立即主动将款送上门,不到一个星期,全组就筹集资金15万多元。村民王德春家经济比较困难,但他去借了1600元送到村庄整治领导小组,他说:新农村建设是件好事,不能因为我家困难就不参加,影响了建设的大局。
新农村建设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单说村庄整治,改变居住环境就有很多事要做。坑坑洼洼的泥路要浇成平坦的水泥路,有些路段需要拓宽,势必涉及到有的村民切身利益。形成了共识的一些村民,不等领导小组动员,就自已动手主动拆除妨碍筑路的建筑物。如村民范荣华等3户人家的围墙、辅助房,车库等就妨碍了道路拓宽,他们不仅主动拆除还按规划后退了几米,并且不向组里提出赔偿要求。村民桑月芬说:“把道路拓宽了,以后车辆进出方便了,这种对我们自已有利的好事能不支持吗!”
东升组村民响应中央号召,自觉要求整治村庄,踊跃参加新农村建设的热情,得到了澉浦镇党委政府和所在澉东村党总支村民委的大力支持。镇里领导经常下组帮助指导,村里则专门派出2名村干部现场参与这项工作。经过近半年的努力,在原有接通自来水管道的基础上,又建造污水处理池2只,安放污水处理管3000多米,疏竣河道500米,砌石护岸、植树绿化1000多米,新建平桥2座、拱型桥1座,河边放有石凳石桌的凉棚1个,浇筑2.5米宽的水泥路2240余米。一幅“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美好图景正在东升组崭露头角,变为令人赞美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