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澉浦镇镇中村二组,居住着一户三口之家。小男孩名叫祝宇耀,1999年8月20日出生,父亲祝志邦,是小宇耀的启蒙老师,今年53岁,母亲王锦英,现年45岁,中年得子,父母自然对宇耀宠爱有加。
耀耀长到17个月时,一天,锦英抱着儿子在厨房间无意识地用手指着烧柴灶腰上的一首唐诗“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中的“两”、“一”、“千”、“万”四字。教耀耀认了几遍。在旁的志邦见了,笑着对妻子说:“这么小的孩子哪能认识字呢。”
丈夫不相信儿子会识字,妻子因要看看小耀耀识字了没有,第二天,锦英抱着儿子去厨房间,让他试认灶腰间的“两”、“一”、“千”、“万”四个字。出乎意料的是小耀耀全念对了。于是,妻子叫来了丈夫,打乱四字顺序,用手指着又叫耀耀念了一遍,一字也没念错,夫妻俩又惊又喜。从此,丈夫自任启蒙老师,对儿子开始了独具匠心的教育。
祝志邦先买来了图文并茂的动物图片,把它们贴在客厅的墙上,用规范的读音把动物的名称读给小耀耀听。父亲每天读10分钟左右,儿子听两天,既看图又认字,便准确地记住了字的读音。直观、形象的教学在小耀耀身上产生了效果,渐渐地,志邦抓住时机,利用自己写得一手好书法的特长,对常用汉字进行了归类,有计划、分次序地把2700个常用字写在卡片上,再用夹子把安挂在墙上。每教一次挂出40-50个字,一般4-5天改换新字。他的教法很独特:第一天,只是自己读生字,让小耀耀耐心地听;第二天,让耀耀用小手正确地点出父亲所读的字来,然后再让儿子独自把安音读出来。一般到第天三,耀耀实际上已经记住字的读音了。
为了让小耀耀多接触汉字、数字,志邦给儿子营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在他家的厨房、会客厅等墙壁上,贴满了志邦用毛笔工工整整写成的生字卡片与一首首古诗、阿拉伯数字与一幅世界地图,桌上摆放着《世界童话精萃》、《经典童话故事》、《365夜故事》、《故事大王》等几十本儿童读物,无论是小耀耀上下楼梯,还是在哪一间室内玩耍或干别的事,接触最多的就是汉字、数字,这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孩子的条件反射。
小耀耀渐渐长大了,志邦用在对他教育上的时间也渐渐增多。每天上午用来朗读古诗或儿童读物的时间安排40分钟左右,下午用40分钟学数学、习字。尔后,志邦带着耀耀走出家门,投向大自然,玩上几个小时,让小耀耀在游玩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获取知识。例如去海边游玩,父亲抱着耀耀坐在海堤上,用笔在纸上画出了大海和海浪中的一个小岛——父子岛,并把这幅简易画带回家,与挂在客厅里的世界地图对照,小耀耀就很快理解了“岛”的含义。
志邦育儿有个目标,要在小耀耀4岁到4岁半这个年龄阶段内自己会读书会看报。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渐学会写字、计算、写文章。并从4岁起借助VCD碟片等开始学英语。
小耀耀不仅聪明伶俐,且活泼可爱。第一次见到他,见这孩子生得虎头虎脑,与一帮小伙伴追赶得满头大汗。第二次是在他家的天井里,小耀耀正有滋有味地舞弄着棍棒。笔者让他读六年级课文、他对每一篇都不感到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