澉浦铁匠营,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从南大街仓弄入内,有一条自南向北的淙淙小河,小河两岸绿树人家,桃橘相倚,此河名“寺背河”。转过一弯,一条小巷忽现眼前,巷傍楼房林立。又转了个弯,一口池塘出现,塘岸水杉,池畔洞墙,橘桃数株,红羞绿映,蹲二三人石阶洗涤,轻风笑语相杂,这便是铁匠营。
铁匠营,地处澉浦东南城河、城墙交界处,是南宋时水军打造兵器之营地。可以想见当年,一批批铁匠挥锤在熊熊炉火前汗流夹背打制兵器的火热场面。久之便成人烟,积聚村落,生生不息。铁匠营地名也延续至今,成为澉浦曾是军事重镇的一个佐证。
铁匠营曲折悠长,由刘家场、铁匠营、牛屎弄组成,其中又有分巷。巷中隐有三池,北蹲“刘家湖”,中卧“窑家湖”,南躺“冒家湖”。刘家湖形方,水杉款岸,小楼环湖,花木娉婷倒影。冒家湖形圆,古杨倚湖,绿枝弄柔,人家依湖,筑栏置盆景,艳丽盎然。窑家湖四面平野,前有平房老屋作屏,湖径野草幽花,湖岸石级跨水,傍立一清代古朴树,老枝虬杆,青苔缀根,树茂如伞幄垂荫。湖畔宋时有瓷窑,生产的多彩瓷器,就从窑家湖启运出海(旧称窑潭河,通古运河止码头招宝闸)。窑家湖东南面,一幢五开间的民国老宅赫然而立,醒目的赭黄的石库门框托着高瓦黑檐和月墙,又横连于长长的灰墙。据说这是元戏曲家杨梓后裔之房,更给窑家湖镶上了古幽的花边。
澉浦有一支吴姓,居住于铁匠营。清代时,以书香闻名江浙,一门兄弟都成为文坛名士。先后有经学家、金石学家、书画家吴东发,诗人、画家吴修,词学家吴应和,画家吴秉权等,其中以吴东发最负盛名。吴东发生活在乾隆嘉庆年间,仅以岁贡,终身布衣,但他的经学、金石学问却获得了全国级别。清中叶浙江巡抚、著名金石学家阮元视吴东发为“国士”,晚清四川学政、著名学者张之洞,将吴东发列为清代最负盛名的金石学家之一。吴东发早年丧父,家境贫寒,在铁匠营筑草堂居住,他塾师之余倾精力潜心金石考据之学,早年曾向著名金石学家钱大昕请教,并和金石学家王虚舟交往。后又受知与金石学家浙抚阮元,深得阮赏识。吴东发以研究先秦石鼓文著称,多识古文奇字。阮元曾在嘉兴测试吴博古识字能力,并以一汉印奖赏吴的实学。阮元还亲自到铁匠营拜访吴东发,而吴东发在弹琴音中竞觉有人客来,便出门迎接,其艺术灵感如此,一时传为名士美谈。吴东发亦以书画名世,有“大篆吴东发”之誉,他的书画清俊苍莽,留传于世,人名载入《嘉兴府志》、《清史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