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电话:0573-86513310
举办单位:海盐县澉浦镇归国华侨联合会 海盐县澉浦镇台胞台属联合会

南北湖今昔

网站编辑:海盐县澉浦镇归国华侨联合会 │ 发布时间:2019-04-18 

   我的家乡南北湖,山清水秀,峰峦叠翠,湖山融海天下称奇,是浙江省著名的风景区之一。这里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其山水风光,自唐宋以来就享誉盛名。然而,南北湖有个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它经历了历史的沧桑巨变,从过去一个荒芜野趣的南北湖,成为今日“比杭州西湖玲珑,比扬州瘦西湖逸秀”的都市后花园,深受各地游人的青睐。

    早在南宋,南北湖就有“小西湖”之称,但至元代时却湮没无闻。明代旅游兴起,各地文人雅士流连南北湖,前来游览者络绎不绝,他们赋诗填词,吟风弄月,故形成“澉川古八景”之说。至清代和民国时期又日益衰败,游人寥寥。新中国成立后,一度大办农业,1958年,将南北湖建成了一个水库,蓄水200多万立方米来灌溉附近农田。此后又有人提出废湖造田(渔塘)的建议。但是,南北湖山川秀丽,天然闲趣,人们常常把南北湖比作是一位待嫁的“村姑”,令四方游人赞慕不已,发展旅游事业大有希望。所以,在对待南北湖的兴废问题上,当时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改革开放以前,对南北湖景区无力投入资金搞建设。那时去南北湖游玩,山上根本没有路,连平地也只有两三条简陋小道,公交车没有,进出相当不便。六里堰去南北湖,要爬山翻野鸭岭才能到达。中湖塘仅是一条堤埂,下雨天路面泥泞不堪,水位满的时候,堤埂被淹,行人无法走路。由于长期受湖水波浪冲刷,中湖塘路面坑坑洼洼,高低不平,狭窄的地方连一辆人力劳动车也无法通过。南北湖的农民去澉浦或六里堰出售粮食、水果等农产品只能靠肩挑行走。

    记得1965年农历十月初一,六里公社中心小学六年级四五十名学生,在我等几位老师的带领下,上鹰窠顶观看“日月并升”,我们隔夜登山,住宿在云岫庵内。那时,云岫庵破落冷清,晚上没有电灯,在藏经阁楼上昏暗的烛光下,师生们在自带的草席上或坐着或躺着,一直等到天蒙蒙亮。那时南北湖景区没有商店,更不要说饭店,所以大家都得自已带上干粮充饥。因为山路崎岖,乱石绊脚,有的学生平时少走山路,回来后脚上尽是血泡。

    南北湖景区游玩的地方虽然很多,但过去是满目萧条。南北湖水深平均不到1米,水质混浊。白鹭洲是一个荒凉的湖心墩,岛上长满杂树野草,游人也无兴趣划船上去。中湖塘上的明星亭、蔡家山脚下的馨谷亭、野鸭岭上的永安亭,在风雨飘渺中摇摇欲坠。南湖的水位常常搁浅,芦苇野草在湖中蔓生。上谭仙岭,一条羊肠小道,石城的城墙已经坍毁,废墟上尽是乱石瓦砾。以藏书闻名的西涧草堂,也只是一座破屋,门窗掉落,地面长着苔藓。如要去黄沙坞海边游玩捉蟹,也得费力爬过一座小山,且山路弯弯曲曲,非常难走。

    1982年,改革的春风吹绿了祖国大地,旅游业也开始蓬勃发展,南北湖的开发建设得到了中共海盐县委的高度重视。在讨论南北湖的兴废问题上,县委果断地作出了“保护它,利用它,建设它,美化它”的正确决定。自此,国家每年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全面进行整治,南北湖的山水才显得生机勃勃,分外美好。同时,又经过多次规划调整,南北湖风景区以其闲雅野趣保留江南一片真山水,成为集观光、旅游、度假、娱乐为一体,并兼具天象奇观和文物古迹的综合性生态旅游胜地,被誉为浙北海岸线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如今,南北湖风景名胜区是国家4A级旅游区,省级文明风景旅游区,以其山海湖一体的稀缺性景观而著称于“长三角”乃至海内外。值得一提的是,二十多年来,南北湖风景区的发展变化日新月异,逐渐建成了湖塘、鹰窠顶、谭仙岭、滨海和三湾五大景区四五十个景点。新建的南北湖大道直达风景区,环湖道路平坦通畅,公交车还可到达鹰窠顶。宾馆、商店、停车场等各种旅游娱乐设施齐全。自然和人文景观层出不穷,相继形成了“湖上八景、山上八景、海上八景、古城八景”等新八景、新十景,每年四季接待观光者数以万计,深受各地旅游者好评。南北湖的发展变化真是今非昔比,翻天覆地,旧貌换了新颜。我为家乡南北湖的巨变,不由地感到由衷的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