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台湾经济发展迅速,为亚洲经济发展四小龙之一,其中台湾的石化工业对经济起飞的贡献极大,而当时台湾最大的石油公司——“中国石油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陈耀生是海盐澉浦籍人。
澉浦出生、上海成长
1925年,陈耀生出生于海盐县澉浦镇南大街陈家,原名陈宗耀。澉浦是杭州湾北岸滨海一小镇,孙中山先生实业计划的东方大港就位于海盐的澉浦与平湖的乍浦之间。澉浦又是一个千年古镇,唐建镇,宋通商,明筑城,早在宋代就经商成风,陈家自晚清道光咸丰年间陈铺堂起,世代在沪经营棉布业,至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成为上海的布业大户,其“日新盛”、“日新增”、“日新昶”,简称“三日新”的棉布号控制了上海棉布批发业的半壁江山。陈耀生的母亲卢宗仪,为新中国原3—7届政协委员、我国著名电信专家卢宗澄先生之妹,出于澉浦望族西门卢家,曾任海盐女子学堂校长。优良的生活和家庭环境,为陈耀生提供了学习、深造、成长的条件。陈耀生自幼刻苦勤学,怀有社会奉献之志,青年时就读于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于化学系。他的中文基础深厚,英文造诣极佳。1947年经“中国石油公司”培训后去台湾,在高雄炼油厂实习,开始了他的石油化工生涯。
几经磨练,才华渐露
陈耀生在高雄炼油厂工作三年后,于1950年被调派到台北总公司炼务室。当时炼务室规模小,人员少,他负责炼制业务规划及新建工场筹建工作,到1955年,炼务室改组,成立厂务处。1961年,在台湾苗栗锦水成功开发二十八井,出产大量天然气。为求制液氨再制肥料,陈耀生被总经理金开英选中,带着年轻的陈耀生等五位技术尖子,组成欧洲技术访问团访问六国,其后间接促成慕华公司成立,开启了台湾石化肥料工业。陈耀生施展自已的技术才能,向海湾、加德士两公司及中信局贷款成功,筹建了高雄炼油厂第一座重组工场。后又亲自参与海湾、加德士及莫比石油公司签订原油合同,并负责推动及规划石化工业的建立。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全球物资严重馈乏,欧美先进国家开始发展石油化学工业,但亚洲五十年代初尚未开始。自设备大规模扩充后,“中油公司”已具备开发石化工业基本条件,然而需要庞大的资本,技术又复杂,不是“中油”能独立完成的。当时“中油”主持人金开英及胡新南决定,由厂务处负责规划及推动工作。陈耀生直接参与此项工作,采取民间企业(包括外资)分工进行,基本原料如乙烯、丙烯等由“中油”负责制造,而中间原料通过招商由民间企业、外资或合资制造,上、中游同时进行,而下游加工业因已具规模,就可较顺当地进行配合。因上、中游分工,并有外资参加,所需要资金及技术也迎刃而解。台湾的石化工业能早于日本、韩国,在台湾的经济起飞中,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这跟规划得当,推动积极有关,而陈耀生倾其全力投身石油事业,推动发展石化工业,劳苦功高。
1964年陈耀生升任副处长,1969年陈耀生升任为处长。
接受培养,出国实习
为培养公司人才,时任总经理的金开英及“中油”驻美代表夏勤铎,要求海湾、莫比、加德士等供油公司每年培训“中油”人才十一人。陈耀生列入第一批被送往供油公司实习训练的人选,被安排在海湾石油公司的费城炼油厂受训十六周,并借此了解他们的企划、储运、安全等全盘业务。出国实习,使陈耀生眼界大开,工作领域也更广,特别是有关油料运输方面专业,包括租船、油轮营运、甚至贷款造船的专门技术等。陈耀生兢兢业业,细心学习,大量“充电”,使相关业务知识熟练于心。
驻美代表,肩负重担
陈耀生在台北“中油公司”任职二十二年后,1972年接替詹绍启任“中油”驻美代表,一任此职九年,对公司作出了很多贡献。陈耀生工作能力极强,加之造诣深厚的英语,不断为公司采购原油和各种油品,拓展与国际合作机会,大力对外宣传介绍“中油公司”,使“中油公司”各种动态信息展现于世界,促成美国财星杂志年年刊载“中油”有关详实资料,将“中油”列名每年世界五百家大企业内,使之在世界的知名度大增,进一步促进了国际大企业与“中油”的合作。当时“中油”在扩展期间,外购器材众多,投保金额甚多,如何处理是个棘手问题。陈耀生凭着业务经验,虚心请教专家,使公司在不出险期间与保险公司分享利得。在租船业务上,陈耀生精益求精,开源节流,使公司稳健地扩大发展。
成绩卓著,委以高职
陈耀生历时九年任“中油”驻美代表,成绩颇佳。因“中油”李达海晋升董事长,李力荐陈耀生出任“中油”总经理一职。在“中油”总经理三年三个月内,陈耀生完成了多项重要工作。
争取授权机动调整油价:世界二次石油危机之后,国际油价由高涨期逐年下跌,四年中有五次降价。陈耀生建议机动调价并获核准,几年后有关部门授权“中油”公司在涨跌百分之三范围内可机动调整油价。
重视保险业务,争取公司权益:“中油”公司所付保险费甚多,为开源节流,改为一部分投向费率较低的美国,每年节约数百万美元。
强调探勘策略:重点选择参与海外探勘,运用集思广益方式,与探勘成效良好的国际石油公司订立策略联盟进行合作探勘,增取成效。
1981年4月,“中油”第五届董事长李达海出任“经济部长”,李达海董事长对陈耀生的性格、智慧、才识、统御能力、尤其不慕名利和保持团队精神品质,知之极深,所以认为董事长遗缺非陈耀生莫属,于是把任总经理才三年三个月的陈耀生提名担任“中油”第六届董事长。陈耀生执掌“中油”公司,任期长达八年二个月,因才干卓著而三度延任。在这八年多任期内,他根据时势变化,油品市场自由化,民间环保意识增强,以敏锐的判断和远见卓识,组织指挥“中油”尽速推行责任中心制度,改善生产管理,降低生产成本,以增强竞争力。其间,虽遇不少困难,如:永安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工程因当地渔民阻路,被延误工期;五轻计划被居民围厂延后动工等。但不改初衷,以“有做、做完、做对、做好”来完成任务,不见异思迁。其八年董事长任内主要建树业绩,一是兴建每年进口量可达二百万吨的永安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并且完工。二是成功购并哈弗可公司,以不到六亿美元顺利得标,取得印尼山加山矿区百分之十六点七的油气权益。三是加油站采取优品质,好服务、多贡献措施,增强了市场竞争力,在民营化自由市场中获得优势,增加收入。
1989年陈耀生先生退休,后曾再任中美和及信昌两公司董事长,期满功成身退。
1994年,陈耀生先生和弟弟陈宗煜一起回乡,在南北湖永安公墓为母亲卢宗仪建墓,告慰慈母在天之灵。
(作者袁增培根据台湾浙江同乡会有关资料编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