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电话:0573-86513310
举办单位:海盐县澉浦镇归国华侨联合会 海盐县澉浦镇台胞台属联合会

抗洪排涝的肖哨站——长山闸

网站编辑:海盐县澉浦镇归国华侨联合会 │ 发布时间:2019-04-25 

 在澉浦镇镇南,阻挡大海涛涛潮水的长山西南端山脚下,有一座抗洪排涝的前哨站——长山闸,将大海和内河隔开。这座杭嘉湖平源南排工程的大闸,长70米,宽30米,高21.5米,工程属一级建筑,闸基为花岗班岩及凝灰熔岩,平底闸室,七孔闸门,每孔净宽8米,闸门采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梁板式闸门,分前后二道。每扇闸门高4.63米,自重50吨,配有2*40吨柱塞式油压启闭机,并设有60千瓦发电机组备用。闸室段有公路桥、管道房、排架柱和检验桥等,公路桥桥面宽6米,高程11.6米。大闸右侧设置鱼道,净宽2米,长254米。整个工程造价当时为717.8万元。

  经过多年的调查研究,勘探设计,长山闸工程于1976年完成通水、通电、通路的前期准备工作,1977年7月正式动工兴建。1980年5月竣工,同年8月投入使用。从1980年—2001年的22年中,泄洪排水2417天,排水量205.6亿立方米,平均每年放水110天,排水9.3亿立方米,使杭嘉湖平原受益面积达350万亩。特别是在一九九一、一九九三年这二年中,太湖流域连降暴雨,水位猛涨,超过了历史上大涝的一九五四年,在水情十分紧急的情况下,长山闸奉命打开七孔排涝,及时减轻和缓解了洪涝灾害的危害程度,充分发挥了抗洪排涝前哨站的显著作用。

  澉浦自古以来地势较高,易旱无涝。民间流传的“海盐宝塔高足高,不及澉浦城门吊桥高”这句老话,就充分反映了本地的地形地貌特征。1978年,知书达理的澉浦人,舍小家为大家,局部服从全局,为消除洪涝灾害对杭嘉湖平原的危害,毅然按照上级的要求,损失3800多亩耕地,让北起桐乡羔羊乡,连接京杭大运河,全长66公里的长山河,以一百米河面的宽度穿境而过,和长山闸紧紧相连,形成了闸外是大海,闸内是内河的“分水岭”壮观场面。每到梅雨汛期放水时,那滚滚的洪水从长山闸闸孔中以万马奔腾的宏伟气势奔向大海,和旁边礁石护山、满坡青松的长山以及不远处海中的父子山一起,组成了澉浦又一个靓丽的风景点。

未标题-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