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是游子们在繁华浮躁都市回望的圣地,是远走他乡的行者们最坚实的后方。清明小长假,回家探亲,路过儿时曾经学习的地方,虽然已不是儿时的地方,学校已搬迁重建,但我仍忍不住进去看一看,这必竞是我学习生活过五年的母校--澉浦中学。
澉浦中学校创办于1956年。由澉浦区中心小学负责人之一孙若华先生奉命筹办,选用澉浦南北两块公用民房作教室,经费采用“以生养校”为来源,首任教师有陆天华、蒋云璋、吴乐亦等,学生自带桌、椅。9月正式开课,翌年3月名为澉浦初中班。1958年9月转为全日制中学,首任校长徐中武先生上任,学校更名为澉浦民办初级中学。校址选在澉浦南大街西首陈家大宅,即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宗懋的故居。1968年4月,学校升为公办学校,学校更名为海盐县澉浦初级中学。1971年,学校增设高中班,成为完全中学,学校改名为海盐县澉浦中学,校名沿用至今。
我是1978年9月就读澉浦中学的,1983年6月高中毕业。澉浦中学是当时海盐县的第三大中学。学校规模很大,有三幢新建的二层教学楼,还有一座古宅,据说以前是大户人家,土改后收归国有。学校旁边还有一个水池。每天早上,我都要去水池一趟,把家里带来大米在池塘里洗一下,然后加上学校水井的水,到学校食堂蒸饭。
2002年8月,六里中学并入澉浦中学,两所学校同时迁入易地新建的、坐落于澉浦西城外、南北大道南侧的新澉浦中学。新澉浦中学占地面积44248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2676平方米,有了300米环形田径场,五幢大楼设施完备,校园绿化优美,图书室拥有藏书为27450册,学校拥有计算机校园网络,校园广播,校园通讯系统。食堂环境,可同时用餐700余人,名列县农村中学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