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访谷水古钟老银杏,出游名山大海小西湖。”
“唐建镇明筑城南国坐标吴越界,宋通商元兴曲东方唱彻海盐腔。”
这是我县境内仅存的三处古建筑——澉浦西城门上的二幅对联。这二幅对联生动而形象地道出了澉浦深邃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优越的地理风貌景观。
澉浦,是浙北有名的历史古镇,早在晋光熙年间,也就是一千七百多年前,南洋、印度一带的外国商人就开始来澉浦进行贸易活动。于是,这里商人渐多,形成聚落。旧志描述当时的澉浦是“主户少而客户多”。唐开元五年(公元717),正式置澉浦镇。五代,吴越王钱鏐在这里修筑海塘、开挖河道、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澉浦得以迅速发展。宋代,澉浦港建成。澉浦成为南北交往、对外贸易的重镇。宋室南渡后,澉浦是南宋王朝对外联络的重要门户。澉浦港“近通广福、远涉诸番”。舶商咸至,商贾云集。四方百货在这里汇聚和扩散,发展为通海巨镇。当时,意大利有个叫马克·波罗的商人曾到达过澉浦。马克·波罗在旷世奇书《马克·波罗行记》中是这样描述澉浦的:
“我还要让你知道,在距杭州25(英)里地方的海洋上,有一个城市,名叫澉浦。这是一个很好的港口,大批巨大的船舶,满载着为数巨大,价值连城的各种货物,从印度和其他外国地方纷纷前来,停泊在这里,使得这个城市增收创利。从杭州到这个港口,是一条大江,这条江仿佛使这个港口伸入海中,江船海舶可循这条江到达杭州。杭州的船舶整日载货航行其间,进出此港,从中获利。在港口那里,卸下货物,搬运到其它船上,那些船再分别运到印度和中国的各个地方。这条大江还流经比这城更远的其它地方和城市。” 这位外国商人,在书中详细地讲述了他看到的澉浦盛况,使世界早在八百多年前就认识了澉浦。为以后澉浦成为海内外有名的侨乡打下了基础。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澉浦悠久的历史文化孕育了众多的澉浦名人。道家先祖谭峭;我国小说鼻祖、《搜神记》作者干宝;我国第一部镇志《澉水志》的作者常棠;我国南戏四大声腔之首“海盐腔”的奠基人杨梓;《六书通》编撰者毕宏述;“大篆”吴东发;我国近代无线电通讯的奠基人卢宗澄,革命志士毕云程等等都是澉浦人或自小定居于澉浦者。进入21世纪后,澉浦还出了中科院和工程院二名院士。翻开《海盐县志》,其人物倦中,澉浦籍的竟占了四分之一强。无怪史学界、方志学界的一些专家学者说:海盐的历史文化,其一半在澉浦,这虽然有褒奖的意思,然不无道理。
值此庆祝澉浦建镇一千二百九十年之际,我们刊登澉浦11位书法爱好者的作品。其实,这仅仅是澉浦书法爱好者中的一部分,因篇幅有限,好多作品只能“忍痛割爱”,有待以后陆续“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