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电话:0573-86513310
举办单位:海盐县澉浦镇归国华侨联合会 海盐县澉浦镇台胞台属联合会

一张澉浦老钟楼照片的故事

网站编辑:海盐县澉浦镇归国华侨联合会 │ 发布时间:2019-04-22 

    一九四七年十一月,天气晴朗,万里无云,时值农历十月,迎合着古人云:“十月为小春”,气候温暖凉爽。那时国民党政权快崩溃,社会混乱,上海棉布业生意和其它行业一样日趋清淡,一落千丈。趁此,我应叔伯哥哥金耀宗相约,一起回乡探亲,在乘汽车回家的公路上,经过秦山镇的北团后,远远就能在车上望见巍巍的钟楼顶部,钟楼下截为澉浦的古城墙所掩,这就意味着已回到家乡澉浦了。

    澉浦钟楼始建于元代,由杨梓从日本买铜铸造此钟,故称倭铜,距今已近八百年的历史,历来是澉浦的标志和澉浦人的自豪,民间流传着的“澉浦城里穷则穷,还有伍仟四佰斤铜”这句民谚,从古至今代代相传。

老钟楼经历过数百年的风风雨雨和战争沧桑,曾在清朝时代由名门贵族捐助进行修理,抗日战争时期,澉浦沦陷,钟楼被日寇占据利用,每到傍晚,日军撞钟为关闭城门的信号,致使出城去田间劳动的农民,听到撞钟声就停止田地农活立刻回城,否则就被关出城外。

    澉浦的文化名胜古迹——钟楼,在“文革”初期遭殃,毁灭于一九六六年九月三日,铜钟落地,楼顶拆下,所有斗拱材料均是樟木结构,四根顶立铜钟的长柱,据年长者说都是名贵木材,木材太长汽车无法装运,用锯子锯短后,才装运海盐,铜钟不知装运何方?传说很多,结论一样,铜钟毁了,深感可惜!真是澉浦古镇无比的损失。虽然已过去四十年的事,在我的思想上好象还是昨天的事。可后人再也不会看到老钟楼的形状是什么样?幸由我哥哥金耀宗(已故)在一九四七年十一月某日下午特地为我拍摄了一张老钟楼照片留念,老钟楼座东朝西,钟楼第三户窗上面檐下挂着“神钟”匾一块,我站在钟楼南面的墙角边。很可惜,由于与相机的距离太远,所以照片上我的面目看不清楚,但雄壮的钟楼屹立在座北朝南的老禅悦寺广场上清晰可见,可能在澉浦地区也仅存在这一张了。承蒙周乐训先生的精心复制,保留了这张老钟楼照片的精华,现该照片悬挂在新钟楼扶梯边的墙上,供游客观赏,作为一个历史性的纪念。

    为了恢复澉浦的名胜古迹——钟楼,展示澉浦古镇的历史风采,增添南北湖风景区的旅游景点,在县镇领导的支持下,在国内外同胞的热情帮助下,由当时的“镇区合一、统一领导”的以孙雄伟书记为首的一班领导决策,恢复重建澉浦钟楼,并由澉浦社会福利协会主任朱运通先生派人去钟楼工地帮助施工管理。朱运通先生自已不辞劳苦经常去工地,关心工程质量与进度,澉浦社会福利协会在经济极其拮据情况下,出资人民币四十伍万元,为重建钟楼添砖加瓦。经过近两年的艰苦奋战,终于在二000年底全部落成,并于二十世纪最后一天(十二月三十一日)夜里隆重举行钟楼落成典礼,当新世纪来临的瞬间,广场上鞭炮齐鸣,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撞响澉浦新建钟楼的铜钟,洪亮的钟声响彻在夜空中,传向四面八方,了却了澉浦人民多年的夙愿,激励一代又一代的澉浦人向着一个又一个新的目标登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