澉浦滨海,近海居民,世以煮盐为生,故盐为澉之一大产品。浙西原有四个盐场,澉为其中之一,名为鲍郎,今四场俱废。
煮盐手续繁重,要经过晒海、削灰、翻土、摊匀、挑灰、挑水入池、测卤等许多工种,直到卤入灶煎煮,成盐的工作才完成。在灰未入池前,遇雨盐田着潮,则又须从头再晒。制盐成本,因柴卤价贵,官商又从中压榨之,以致支出多而收入少,故盐民之生活极为困苦,所谓靠海吃海也靠不住。
三十年代,我请上海明星影片公司创办人周剑云先生拍一部关于盐的影片,得其同意后,我将煮盐之情形,盐民之生活,官商之压榨,与夏衍、阿英、徐欣夫诸君逐一座谈后,并将我父元亮先生所著之《鲍郎盐业史》摘录部份资料与阿英、片名即定为《盐潮》。随后我请上述诸君连同周剑云先生到澉浦看了回盐区情况,大家都很满意,旋由明星公司组成影队到澉浦拍摄制盐等外景。演员为胡蝶、顾梅君、顾兰君、王献斋、王征信、孙敏、王梦石、唐巢父等。导演徐欣夫,摄影师为董克毅。
影队到澉那天,观者如云,途为之塞。先在我家住了几天,因到西海盐区不便,乃改住南北湖载青别墅以及余家永思祠,但每天到湖上看热闹的人,还是络绎不绝,其中有不少是外来的影迷。湖上着实热闹了一番,有人竟把南北湖叫作蝶来湖。
胡蝶在《盐潮》片中,扮演盐民姑娘,头包花手巾,赤着脚,卷起裤脚管,换上盐民们穿的衣服,与一群临时演员顶着太阳在盐田里工作,还下水捕鱼哩。
今南北湖堤上有座明星亭,是我当时谢绝了明星公司的酬资,周剑平先生应我之请而建起来的。原亭已毁。今系重建,已非旧貌。亭柱上犹刻着我父元亮先生所作之联:“看此湖美不胜收,也好比得昔西子。忆先人诗曾有话,本来说是小杭州”。字已改由海盐任小田篆。沪上名书画家陈小蝶亦有一联:“美人春睡起,两般艳色,二月桃花三月柳。西子捧心来,一样风光,南湖烟雨北湖晴。”此联系刻在木板上,已遗失。此亭不仅为电影界外拍中之唯一纪念物,亦鲍郎盐业史上弥贵遗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