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电话:0573-86513310
举办单位:海盐县澉浦镇归国华侨联合会 海盐县澉浦镇台胞台属联合会

坎坷企业路 ——周增跃厂长的创业叙述

网站编辑:海盐县澉浦镇归国华侨联合会 │ 发布时间:2019-04-25 

我是一名私营企业厂长,回想起二十多年来自已的办厂经历,真有些不堪回首的滋味。

仔细想来,我当时办厂的动机,是因为家里穷。1978年,我家造房子,房子造得不大,而且还是开挖长山河迁拆原因而造的,但弟兄俩分摊的债务有好几百元。当时我在当地一家镇办塑料厂做一名钳工,每月工资才30多元。这点少得可怜的工资,既要养家又要还债显然是远远不够的,于是,我便利用业余时间学着搞模具制作。当时制作一套模具可卖400元,扣除成本能赚一点工钿。没多久,我从附近的一家塑料厂接下了一付模具加工任务。可当时我对模具的生产过程一窍不通。也没有做模具的生产工具,怎么办?我通过亲戚介绍去外地的一个厂里学习。一整天看下来,到了晚上,我就开始 用鎯头、锉刀、凿子等原始工具制作模具,经过了几个日日夜夜,第一套模具终于让我做成了。初步的成功,使我信心大增,我又承接了第二副模具,并与对方厂家签订了一份协议。那套模具价值800元。那时的形势很不开放。当时我的父亲在澉浦羊毛衫厂跑供销,他为厂里购进了一批原羊毛,数量比较大,厂里除了自已加工使用外,将多余的羊毛卖了出去。当时的形势是工厂不能做买卖的,这件事被 上面定为集体转手倒卖的,是投机倒把,是犯罪的。这下可好,原羊毛是我父亲经办购进的,他就成了靶子,有关部门派人到我们家搜家。搜的结果父样倒没什么,反倒搜出了我与人家生产模具所签的协议书,认为我在搞地下加工,是走资本主义道路,为此,有关部门没收了我的生产工具,我用了三十多个夜晚,制作的这套模具也只能交给我所在的塑料厂,由塑料厂再卖给对方,我则得到30元的奖金。

经过这一番折腾,促使我想自已开厂。1981年我辞去了工作,去了海宁人民医院塑料厂,我提出的条件是我为他们服务,住在厂里,不拿一分报酬。作为回报,厂里的机床,在晚上或休息日厂里不用的情况下让我使用,厂方自然答应了。于是,我在无偿为该厂工作的同时,利用厂方的休息时间,开始做自已的模具。在这个学习、制作模具的过程中,我开始向有关部门申请执照。办理执照的手续进行得很慢,直到1982年8月才正式创办了一家企业,名称叫“跃记模具工场”。说是工场,其实仅是我家的二间养牲畜简易房,面积只有40来个平方米。设备是向别人租的。一、二年下来,居然在全县甚至附近县都有了点名气,上海、河北的一些地方也来找我加工制作。那时候,我只知道钻技术,对社会上的人情世故全然不知。有的模具千辛万苦做出来,竟[被对方花方巧语骗了去,分文没有到手。记得有一次经人介绍承接了江苏海门一家单位的一副模具,价值3500元,我昼夜加工,苦干了两个多月,模具做出来了,而我整个人都累垮了,眼眶凹了进去,眼圈发黑,人轻了七八斤。对方验收很满意,当即付了一张支票。不料到银行一兑换,才知是张废票。因为上面不仅把“澉”字写错,而且在金额中的大写也写错了,由于我不懂如何操作汇票的转票过程,把汇票退了回去,谁想他们再也没有将钱汇来,虽然我一次次上门催讨,他们却一直没有将这笔款子付给我。

一次次的挫折,一步步的坎坷,使我体会到办厂的路很艰难,但我没有气馁,我以产品质量好、价格低同其他厂家竞争。工厂规模逐渐扩展,名气一点点响起来了,生意也渐渐地好起来了。生产队看我干的不错,就将仓库借给我。这时候,我觉得搞模具加工似乎已跟不上形势,就开始向生产产品发展。第一次,我是生产祛污膏,就是用来洗手的那一种。当时第一批做了十几万元的产品,送到一个单位,他们当即付清了款子,我十分高兴,可是当第二批十几万元的产品发过去以后,却很久没有回音,上门一问,竟再也找不到那个单位。原来这个单位是皮包公司,已经溜之大吉了。

1989年5月份,我的厂改名为“澉浦机电配件厂”,主要搞来料加工。当时给上海华泉电机厂加工电吹风壳子,产品出来后,对方厂家因经营不善倒闭了,未将价值13万元的款子给我,后来只好通过法院打官司,结果仅拿回价值8万元的抵债物资电吹风、牙膏等等,至今部分物品还丢在仓库里,成了废品。

1991年,我再到上海销售产品,当时上海化工厂的一名老职工,为我销售掉60万业务,谁知他突然病故,使我亏损掉30多万元。到了农历十二月八,我连在厂里做的工人工资也发不出来,全靠赵荣华同志借我五万元钱,总算让我与厂里的工人熬过了这个年关。就这样,我无数次的跌倒,又无数次的爬起,在跌倒与爬起中拼搏。

1993年,邓小平同志的南巡讲话吹遍了大江南北,我厂生产的高压开关有了销售生机。产品开始销往上海、兰州、金华等地,这年还掉了银行所有贷款,得利润28万元。我相继用这笔资金买下原澉浦变压器厂、标牌厂,澉浦建筑队的房子,在原地新建厂房300余平方米。人员从原先的5人发展到20余人。这段时间里,我既是厂长,又是供销员,还是技术设计人员。厂里从产品的设计、开发到市场营销全都压在我一人肩上。产品成倍增长,担子越来越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我感到了科技开发人才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我从陕西宝鸡市引进一名高级工程师和安徽仙居的一位本科生来厂从事技术开发。虽然引进了人才,无奈澉浦的地方太小,人才来了不多久,他们就走了。当时,我想留住人才,谋求企业的发展,一度曾想在海盐县城买下现“大东南”这块地方,还达成了意向,后因后县里有关负责人认为这块土地只适应经商,不适合建厂而未成功。这个遗憾一直留至今日。

1997年“澉浦翔远公司”倒闭,我用452万元买下该厂。说实话,当时思想斗争很激烈,有人对我说:“你毕竟是私营企业,不能跟集体比,万一跨掉了,损失的是自已。”但我咬咬牙买下来了,目的是想发展企业,让企业再一个台阶。我想,做人要有志向,应该堂堂正正、扬眉吐气地做一个对社会有所作为的人。

1997年,我针对当时国家对环保日益重视的情况,开始开发电除尘器、低压电器控制设备和除尘器高压静电控制设备。我所做的种种努力,也渐渐为社会所承认。同年度,企业被海盐国家税务局评为国税模范纳税户。并连续三年被浙江融达信息咨询公司全面评估及组织有关专家论证为AAA级资信企业。由我研究设计的产品GN—72系列直流高压隔离开关先后获得了嘉兴市科学技术进步奖、海盐县人民政府颁发的海盐县科学技术进步奖、海盐县“金桥工程”项目二等奖,浙江省优秀新产品三等奖,我本人也被评为浙江省私营企业优秀厂长,海盐县“夺十杯,树百杰”先进个人,工厂被嘉兴市评为高新技术企业。

 目前,我厂有职工100余名,拥有厂房面积20000平方米,固定资产800余万元,企业年产值2000多万元。

回想我自已的从原始的手工作坊加工制作模具,发展成初具规模的高压开关厂,从开发模拟控制设备,到发展成数字控制设备,又发展到中文液晶显示控制设备,产品实现网络控制,通过局域网甚至因特网监控设备运转状况,成为一个有高科技含量的企业。我深深感到从一个普通技工成为一名私营企业家、一名科技人员不容易。企业离不开科学技术,科技含量是发展企业的重要因素。为了使企业进一步提高竞争力,克服地方小,难留人才的困难,近年,我与别人以股份合作形式创办了“上海安科科技有限公司”,聘用了原上海交通大学的一名副教授(现在美国)和二名本科生,从事软件开发和更新,使企业跟上日益变化的市场经济新形势。

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我的心理压力和企业的压力也越来越重,我寄希望于新产品的开发,来带动企业的发展,为海盐县的私营经济发展作点贡献。作为一名政协委员,我会继续以自身良好的行为去树立企业的形象,以不辜负党和群众对我的期望和信赖。

(王英执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