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电话:0573-86513310
举办单位:海盐县澉浦镇归国华侨联合会 海盐县澉浦镇台胞台属联合会

钱镠开辟中日海运对澉浦的影响

网站编辑:海盐县澉浦镇归国华侨联合会 │ 发布时间:2019-04-25 

  钱镠在成为吴越国国君后,出于政治和经济和需要,开辟了海运航线。位于澉浦长山与葫芦山之间的黄道关,由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水文环境等原因,在这条杭州通往外地的航线上逐渐成为一个举足轻重的港口。特别是当杭州与日本的航线开通,黄道关成了进出国门的第一道关口,经过钱氏80多年对中日关系的重视和两国的商贸往来,澉浦港与日本的关系更加密切。

  1、开辟海运的原因

  钱镠在立国后看到自己的势力相比之下还很薄弱,为了保境安民,自己需要外界强有力的支持,就积极向中原的朝廷称臣进贡,在别人的中寻找一条生存的夹缝。吴越国每年向中原争斗得势的朝廷进贡都是走陆路去的,到了吴越贞明3年(915年)时,由于吴越国与吴国的矛盾加深,通过吴国去中原的陆路被卡断了,钱镠只得另想法子,派人把钱江上阻断航道的罗刹石凿掉,从海上向中原朝廷送贡物。从此,杭州向北向南的航线一条条开通,商船从四面八方来到杭州,钱塘江中百船争流。

  2、杭州到航线的开辟。

  《中日文化交流史大系》中记载,九世纪以后,中日商船开辟了南路航线,从杭州可直达日本北九州的博多港。这条线路虽因台风影响风险大,但路程短,避开了战乱的中原,可直达中国最富裕的地方,所以商船往来频繁。“936年7月,吴越国商人蒋承勋再次来日本时,受吴越国王钱元瓘的委托,带来送给天皇及左右大臣的信件和特产,以求同日本建立正式的往来关系”,“957年7月,吴越商人蒋衮等100人初来日本时,献上吴越王钱弘俶的书信和土产品”。“953年,吴越商人蒋承勋又来日本,带来了吴越国王钱弘俶送给右大臣藤原师辅的书信及锦绮等珍品”。这些都是官方有记录的往来,民间的往来更多。

  3、澉浦黄道关是两地来往船只必定停靠点。

  ⑴地理位置。澉浦黄道关在钱塘江口岸的北侧,黄道关东有长山挡住东南风和潮水,西边有葫芦山挡住西风,挡住上面来的洪水,是天然的避风港。从这里到杭州陆路只需一天就可以到达,其他港口无此条件。澉浦位置明显突出于海上,海船一入海口就能望见。而杭州湾口岸的南侧多岛屿,位置不太好认。所以日本来的船都沿北海岸进入钱塘江,必定会经过澉浦黄道关。

  ⑵海沟航线。钱塘江口有一条深海沟,船只航行沿着这条沟上下比较安全。沟的两边都是浅滩,退潮后滩涂露出水面。一直以来这条海沟就是进出钱塘江海运的航线。这条海沟航线就在黄道关港口不远处。因此到各地的船只必定经要过黄道关。从日本来杭州或从杭州去日本的船也必定经过黄道关。

  ⑶潮汐规律。根据宋志记载,澉浦潮水“一潮至浙江名日上潭,自浙江一潮归泊黄湾,又一潮到镇岸名下潭”。从中可知,海船到杭州要赶潮水而上,一潮水能使船行至杭州。从杭州出海要两潮水。第一潮水,船从杭州行至南北湖西的黄湾,第二潮水才能到达南北湖东的黄道关,因为这是逆潮水行船,速度慢,船到黄道关,海水已退出澉浦港。因此历来进出杭州的海船在澉浦黄道关停泊12小时或更多的时间。

  从日本到大陆来,都是赶东南风而至,故夏秋两季为多。从杭州出发去日本博多港,要候西风,故在冬春两季出发为多。尽管东海上风险大,但航程短,只需十天,因此船家还是选择这条路。

  4、钱氏开辟杭州至日本的海老实巴交后对澉浦的影响。

  由于来去日本的商船在澉浦必须停留,船上就派人到岸上来采办东西,补充淡水和粮食。有时船在黄道关会停泊许多天,商人便到岸上来做生意,港口逐步又成了日本商人上岸行商的指定港口。所以钱镠在澉浦镇设高镇遏使,以管理军务、海防、盐务、商务。

  到了宋朝澉浦成了全国四大港口之一,同时仍为日本商人进出的指定港,澉浦人除了煮盐外,便是经商。南宋时各国到杭州的使节络绎不绝,商业更是兴旺发达,连皇帝也重视起澉浦黄道关来,亲批疏浚澉浦运河。浙西商人都到澉浦买卖。元朝时期,仍为日本商人的指定港口,澉浦还有一支强大的海运船队,往来与日本。原澉浦钟楼的铜钟就是用日本铜铸的。明朝虽然禁止海运,但日本商人在洪武年间还来澉浦买卖,见海门寺已故和尚惟则的画像,认为是他们的国师,把里人胡秋碧为这位和尚画的500张像用重金购去。至清初黄道关仍在。

  所以钱镠开辟海运和中日航线,历史上对澉浦的发展促进很大,同时促进了澉浦与日本的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