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电话:0573-86513310
举办单位:海盐县澉浦镇归国华侨联合会 海盐县澉浦镇台胞台属联合会

踏抢水车

网站编辑:海盐县澉浦镇归国华侨联合会 │ 发布时间:2019-04-25 

  澉浦一带属平原孤丘区,地势高阜,平均在海拔5.5米,高出全县平均数2米以上。民间一直流传一句老话:“海盐宝塔高足高,勿及澉浦吊桥高。”历史上,澉浦水系与整个太湖流域水系隔离,形成独立、封闭的“上河”水系,水资源十分缺乏。澉浦地区的田块,除东部、西南部由大王河、南北湖水库灌溉外,其余田块仅凭城、长河的河水及零星浜溇车水灌溉。为使城、长河有尽可能多的水储备,天旱年份要预先从六里堰“下河”翻水到“上河”,以供灌溉之需。尽管这样,还是满足不了需求。劳动力少、动作慢的农户,往往灌不了多少水,久而久之,形成了这一带的抢水习俗。

  澉浦地区的“抢水”,并不是胡搅蛮抢,而是有一定的乡俗和约定。

  首先是定“旷(藏)水”,也就是确定今年是否要从“下河”向“上河”翻水。一般在每年的清明边,当地组织一些有经验的人对今年的气候进行预测,有农谚:

  “春雪连连,河底向天”。

  “四月十二雨濛化,高低田里好种瓜,四月十二日打白,高低田里光麻尺。”

  “有谷呒谷,要看四月十六。”

  这些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加上近期天象、天气状况,判断今年的气候。

  一旦断定了今年的气候为“旱年”,就当由地的图董或一些望族出面,按照城、长河水系所拥有的田块数量,收取相应的费用。然后在六里堰的堰头上架起两部长水车,雇人日夜不停地从“下河”向“上河”车水,历时一个月,使城、长河全部储满水,俗称“旷(藏)水”。在这段时间,沿城、长河一线所有的“车坨”都要堵上,为“封坨”,一旦发现有人开坨车水,罚这季不得再车水灌溉。

  水“旷”满后,等到需要用水时,统一让大家车水灌溉,这便是“踏抢水车”。

  踏“抢水车”,是当地农家在耕作中的一顶要紧农活,一般都在稻拔节、扬花、灌浆的关键时期进行,人称“抢一介救命水”,只要抢住了这介“救命水”,稻田便有了收成。为此,各家各户都事先精心准备,特别对水车的整修,要绝对保证使用时不出故障。有老人回忆说,民国廿三年,澉浦大旱,沿城、长河的田户都依例缴了费。抢水那日,一位寡妇请人帮工踏抢水车,不料水车脱链,等到重新修好时,河水已所剩无几,事后这位寡妇因田里没有灌上水,竟上吊而死。

  水车是旧时灌溉的主要工具,分车轴、车壳、链头等,均为木制。车水时,象一串脊柱骨在车壳内巡回滚动,故又称“龙骨车”,一般由四人踏车,而踏抢水车为了加快速度,用的是五人车水,称“五人轴”。

  抢水之水车,一式的新“车付板”,链上“键子”加销,以防“脱链”,车壳裂缝均需补好,减少漏水。

  灌水上一天,先由图董派人挨家挨户通知,第二天上午时辰一到,以鸣锣为号,各家各户便竭尽全力,“抢”水灌溉。

  踏抢水车是车气生活,各家都邀年轻力壮之人相帮,所供伙食也十分考究,上午还供一道点心,一般都吃赤豆红枣糯米弱,也有另加糕点的。踏抢水车换人也很特别,平时踏水车,换人都是先停车,人从后面下来,替换的人再上去。踏抢水车不能停车,在需掉换之人屁股上一拍,该人向前跳下车轴,称之“出前房”,替换之人跃上车轴接着车水。整个城河和长河,十多里的河道,不到半天时间便被“一抢而空”。

  解放后,澉浦地区的水利条件有所改善,城、长河一带不再抢水。1964年,在六里堰修建了电力翻水站,每当旱像露头,几台大马力的水泵短时间内便会把城、长河水翻满,澉浦不再闹水荒了。1978年,南排工程长山河开挖,澉浦地区的主要河道河底高程都下降到海拔零米以下,沟通了澉浦水系与太湖水系的联系,使澉浦不再是独立的“上河水系”,但是,地势高阜和灌溉的矛盾还是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