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我在海盐碰到马飞熊老校长时,总要跑上前去亲切地叫一声“马老师”,就是隔着马路看见他,也要小跑似地穿过马路到他身边尊敬地叫一声“马老师,您好!”毕竟,我和许多澉浦人一样,对这位德高望重的师长一直不能忘怀。
马飞熊老校长是浙江缙云人,今年快80周岁了。一九四九年下半年,澉浦刚解放,他来担任澉浦城南小学校长,一耽就是好几年。那时,学校刚从旧社会进入新社会,要做的事非常多。可马校长在负责教育的百忙之中,看到学校的大门朝南开,学生上学放学都是从门口的一条狭小的道观弄进出,很不方便。因此,他就多次和当时的区政府进行联系,要求“改换门庭”。同时,又积极 争取了周围群众的支持,在得到政府的同意后,立即将学校大门改成朝北开,出门就是路宽的西大街,受到家长学生的普遍欢迎,也为以后发展扩大为全镇中心小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我印象很深的另一件事,就是在五0年三月,马校长亲自担任辅导员,建立城南小学少年儿童队。我还是第一批7个基本队员之一。当时因为我家里穷,买红领巾的钱一时拿不出,开会时,我哭丧着脸,缩在其他队员后面,连头也不敢抬起来。这情景马上被马校长发现了,他走过来问清情况后,拍了拍我的肩膀说:“不要难过,你的红领巾由我送给你”,一听马校长这话,我的感激之情一下子涌了上来,脸涨得通红,不知说什么才好。其他队员也都用羡慕的眼光看着我,很快大家又一齐把崇敬的目光向着马校长,我发自内心默默地说“马校长太好了”。以后,我们城南小学又帮助南湖永安小学建立了少年儿童队,成立大会那天,我和其他队员还一起为新队员戴上红领巾。不久,在马校长带领下,城南小学又成立了红领巾宣传队,在澉浦镇上开展宣传活动,每逢星期六或星期天上午,到东街“永林婆婆”茶店,北街“赵纪林”茶店,南街“陈厅”茶店,中市街“郭新菊”茶店,小街角“祝龙宾”茶店进行宣传,我们敲锣唱歌,吸引听众,而马校长等则进行读报讲演,非常热闹,影响也很大。记得五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我们少年儿童队在读书的同时,一边开展宣传,一边在马校长带领下,放学以后去拾废铜废铁。然后,将卖得的钱捐献购买飞机大炮,支援抗美援朝。
一九五一年七月,我在城南小学毕业了,由于家庭贫困,父母让我放弃求学去学裁缝。事也凑巧,我学裁缝的第二天,马校长和班主任杨希震老师来上门家访,当他们知道这回事后,就再三做我父母的思想工作,动员他们让我去报考嘉兴初级师范学校,并说师范学校在读书期间,学生的吃住都由国家全包,不要家庭负担。我父母被俩位老师的诚意和耐心说服了,同意让我去试试,参加统一考试。结果,我以第四名的良好成绩被师范学校录取了。面对录取通知单,全家既高兴,又忧愁,虽说国家包吃包住,可书杂费、路费要自已负担,第一次离家出门,还要添置必需的生活用品,这对一个贫困的家庭来说,是个不小的困难。正在我们一筹莫展的时候 ,马校长和杨老师又来了,是他们帮助我设法借到了钱,送我上了嘉兴初级师范学校。从此,我把自已的一生都交给了乡村教育事业。三年师范学习毕业后,我被分配到石泉中心小学教书,可马校长继续关心我的工作情况。有一次,年少气盛的我在工作中和一位同事发生了争吵,这件事很快被马校长知道了,于是他乘星期天我回澉浦家中之机,把我叫到学校,在问明了事由之后,马校长耐心地对我进行了教育疏导,要我虚心地向其他老师学习,求大同存小异,搞好团结,专心教育。马校长的这些金玉良言一直在我以后的教育工作中起到醒示的作用,牢牢地铭刻在我的心坎里,使我终身难忘,感激和崇敬,伴我走完从教的全部历程。至今,我仍然深深地爱戴着我的校长——马飞熊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