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电话:0573-86513310
举办单位:海盐县澉浦镇归国华侨联合会 海盐县澉浦镇台胞台属联合会

谈古说今话长山

网站编辑:海盐县澉浦镇归国华侨联合会 │ 发布时间:2019-04-24 

海盐人一提起秦山,人人皆知,因为我国第一座核电站就建在秦山。然而,就在秦山核电站西南相隔几里的海边,有一座长山,在为秦山核电站担负着“卫士”的重任,所以有话说长山之必要。

澉浦镇周围有九十九座高低错落,连绵起伏的山峰,长山是其中之一,它由两座山峰组成,东峰高83米,西峰(又名黄道山)高73米。长山峰谷相连,如苍龙伏地,又蜿蜒似蛇,人们又叫它蛇山。长山西北面的青山,远远望去活像一只大乌龟,头向东伸入东海,故有“青山乌龟长山蛇”之说

长山更像一座墙,日夜横卧在澉浦东南的海边,成了天然的屏障,保卫着杭嘉湖平原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两千多年前,秦始皇东巡来澉浦,留下了秦驻山(秦山),长墙山(长山)等与秦始皇东巡相关的山名。据宋《澉水志》记载,称“山之巅立烽燧,山之外捍大海,秦始皇东游登山观海,以其孤耸,遥望如堵墙”,故名长墙山,现称长山。

长山历来是块军事商贸要地。山上建有黄道祠,山下是龙眼潭,当年著名的黄道关海口就设在这里,古时称这里为杭州的门户。龙眼潭这个古老的海域,是唐朝海防重镇港口,是宋、元朝对外开放的码头,是明朝戚继光抗倭冦的前哨阵地(今葫芦山北部留有当年军寨烽火墩的遗址)。清朝鸦片战争时期,长山龙眼潭又成了英国军舰窥扰的海湾(道光22年——1843英军从乍浦经海道至澉浦)。民国初年,孙中山先生曾有计划在澉浦长山和乍浦之间开发为“东方大港”。日军入侵澉浦期间的1940年,12名由余姚渡江来长山的平民百姓惨遭杀害于南门外吴家坟。1944年,日寇竟抓了7000余名当地百姓在长山上修筑工事,妄想负隅顽抗。至今,在长山东峰还留有当年所筑的碉堡,成为不忘国耻的历史见证。1945年10月4日,新四军从四明山北撤在澉浦长山这一带登陆,遭国民党军七个团兵力的围攻,新四军浴血奋战,英勇夺围,历史上称“澉浦之战。黄道关龙眼潭这个古老的港口,千百载岁月流逝,数十代兴衰嬗变,几多繁荣,几多磨难,几多沧桑,为世人所瞩目。

1978年9月,嘉兴等七县30万民工开挖了太湖流域排涝工程,命名为长山河。长山河自北向南,全长56.29公里,河面宽80—120米,河岸两旁20米内植树绿化,水杉、香樟、龙柏、梧桐、桑园连成一片,是杭嘉湖平原上一大景观。1980年5月,在长山西麓开山挖土,在长山龙眼潭的招宝闸处建起了长85米、高12.6米的七孔长山闸。这座每秒流量871立方米的长山闸,泄洪时如万马奔腾入东海,水流湍急,气势磅礴,蔚为壮观。如果你站在长山闸上向北望去,长山河穿越澉浦镇而去,两岸护林带郁郁葱葱;俯视河面,绿水悠悠,白帆点点;昂首天空,白云朵朵。这时,置身于画中的你,一定会心旷神怡。然后再沿着大闸左侧长山环龙墙拾级而上,在山上一块平台上,建有花坛、紫藤棚、观海亭、观潮墩,是游人休闲观海看潮的好去处。

澉浦乃滨海一隅之地也。这里山海相连,海湖相接,依山傍水,风光秀丽。你要是站在长山上登高远眺,杭州湾就展现在你眼前:海水蓝蓝,海天一色,海鸥翱翔,海浪滚滚,似是道道银链,浩瀚无边。你那时一定会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之感。如果是好天气,慈溪山脉隔海相望,钱塘江上游这个“喇叭”状的轮廊依稀可观。你若是俯首近看,父子山(又名“巫子山”),就在眼前;大小两个小岛,与长山南北对峙,两岛间距370米,形成了一条大海沟,潮涨潮落,白浪飞溅,不舍昼夜,奔腾不息。值得一提的是,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是钱江观潮的节日,但是你若足登长山,看到的潮水景观不会亚于海宁的盐官潮:潮水叠起,推波助澜,连成一线,滚滚向前,势不可挡;海潮澎湃,涛声隆隆,海风呼呼,万马奔腾,排山倒海。

在长山闸的平台上,你倘能换个方位,又能看到一景——澉浦古八景之一的“巫门渔笛”。平潮(海上风平浪静)时,举世闻名的钱塘江水平如镜,渔船往来,帆影点点。落日余辉里能听到一路欢声笑语,那一定是渔民们捕鱼归来的喜悦。明代李弁有诗为证:“雨歇潮平海上村,数声长笛下江门。梅花落尽青山梦,晒网斜阳柳树根。”

长山东麓,俗称东宫咀,传说是东海龙宫之门,现在是观潮胜地。说它是东宫咀,因为这里是钱塘江口海潮最险要之处——“龙口怒潮”,是钱塘江又一奇观,为澉浦古八景之一。明代鲁汀在《龙潭海眼》诗中赞曰:“尺木沧溟上,蜿蜓光怪沉。山空月窟小,云护石潭深。潮汐高秋信,风雷永夜吟。济时当早魃,一跃九垓霖。”此处有上下两块巨大的岩石突兀在海中,犹如龙嘴的上下巴,悬崖峭壁的岸边怪石嶙峋,好似龙牙。听说夏天里有胆大的,敢攀附在龙牙上,说是在龙口拔牙。离长山脚100米处,海中还有一个小岛,名叫顾山(又名鸭蛋山),高20.1米,酷似从龙嘴里吐出的一棵龙珠。潮涨潮落海水都从龙嘴进出,由于龙珠(顾山)的阻隔,涨潮时潮位高达6米左右,异常时潮位高达8米左右。那时,会出现一个漏斗状的巨大的漩涡,若是大潮汛(农历八月十八),漩涡更甚,令人惊心动魄,叹为奇观。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期,著名作家阿英慕名前来澉浦,他观古城墙,看谭仙岭石城又到长山东宫咀观潮,后来在他的《盐乡杂信》中,他对“龙口怒潮”作了这样记述:“这个地方的潮水很有趣,在涨潮时由于两个山尖对峙的缘故,形成一个很高‘人’字向外流,平时的时候,却变成另一个向内流的‘人’字。”

这就是保护澉浦,护卫秦山核电站的长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