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里小学,位于海盐县西南角,是一所地地道道的农村小学。几十年来,她风雨兼程,不辱使命,为国家、为社会输送了数以万计的有用之才。如今,在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大潮中,更加显示出她的勃勃生机与活力。
注重硬件建设,促进教育现代化。六里小学的发展,是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几支粉笔、一块黑板开始了她的教育生涯。但她年轻、富有朝气。随着国家对教育事业的日渐重视,学校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特别是近几年,真可谓是一年小变样,三年大变样。首先,按照教育布局调整,撤并了所辖范围内的近十所村校,扩大了学校规模。小学也由原来的旧校舍搬入新校舍,为实现现代化的办学标准奠定了基础。其次,学校在几年中陆续创造条件,建立了语音室、电脑室、音乐舞蹈室、实验室、图书阅览室等专用教室。同时,依靠各种力量,多方筹措资金,为下设的三所村校也建立电脑室,让村校的孩子也能享受到现代化的教育。再次,为了解决大部分学生在校的中餐问题,学校又四处奔走,得到了县镇二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与鼎力相助,中心及三所村校的食堂得以修建与翻新。特别是2005年竣工的中心食堂,建筑面积800余平方米,可为近千名师生提供就餐服务。室内宽敞,空气清新,地面整洁,保证了师生饮食的安全与卫生,实现了生活区、活动区、教学区的校园新格局。但学校领导并不就此停留,仍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推动学校教育的不断发展。近几年农村独生子女逐年增多,每年入学人数逐年下降,学校领导针对这一趋势,及时作出规划,争取在2005年——2010年的几年中,逐步撤并剩下的几所村校,到2010年全面完成学校布局调整。回首学校几十年的办学历程,展望学校未来的美好前景,我们相信,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才是学校不竭生命力的源泉。
注重内涵建设,促进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真正目的是促进人的发展。这里所说的人可以概括为教师和学生。几年来,学校不仅不断改变办学的硬件设施,每个办公室一台电脑,中、低段每个教室配备简易多媒体,为教学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同时,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教育的长远发展,注重软件内涵建设。先后投入十多万元资金用于教师的进修、培训。到目前为止,全校教师队伍中,大专学历占65%,有30%的老师参加了本科学历的进修。新课程实施以后,学校更是把教师的进修与培训作学校建设的重点来抓,每年选派多名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的专业知识培训。并注重青年教师锻炼与培养。2000年以来,大胆起用爱岗敬业,勤于钻研的年轻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给他们任务,给他们机会,让他们在各个岗位上发挥自已的聪明才智。同时,重视老、中、青三类教师的协调发展,采用师徒结对、集体备课等方式,以老带新,以新促老,促进教师队伍的和谐发展。为了培养学生的多才多艺,学校先后成立了音乐舞蹈、田径、篮球、写作、电脑等十多个兴趣小组,赢得了学生欢迎,社会和家乡的好评。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学校每两三年组织一次科技活动节,其他课余实践体验活动更是数不胜数,从而让学生在课堂上生动活泼地学,课堂外痛快淋漓地玩,活动中兴致勃勃地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正在促使六里小学的学生健康成长。
现在,发展中的六里小学已先后获得县级文明单位、县级卫生先进单位、县级教科研基地、县级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她正沿着新时期健康文明的道路不断发展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