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北湖夏家湾庄前山的山坡上,有一座房前屋后都种满了橘树桃树的小楼房,里面住着73岁的侨眷朱质良和他68岁的妻子陈玉祥。在他的书房里,有着数不清的世界各地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各种邮票,那是朱质良老人数十年痴迷集邮的成果。1956年,朱质良在哈尔滨第二地质勘探局测量大队从事财务工作。当时写信是他和亲朋好友联系的主要方式。一次收到一封信时,信封上的1953年发行的8分钱陆军邮票使他产生了浓厚兴趣,这张邮票成为他收藏的第一张邮票,至今他为没有收集到完整的“陆海空”三张邮票而遗憾。朱质良说,那是建国后发行的第一套军用邮票,是我国军事力量开始强盛的象征。
那时朱质良收集的邮票主要是东欧国家的邮票。但为了同时能收集到世界各地的邮票,他开始学习外语,从俄语到日语、英语,先后掌握了三门基础性外语。他想方设法开展联系,将自已的通联地址刊登在国外有些集邮刊物上,寻找有相同爱好的外国朋友。功夫不负有心人,日本、英国、法国、罗马尼亚、波兰等国家的数十位集邮爱好者纷纷来信,与朱质良交换邮票,交流集邮体会。到目前为止,使他已经收集到有关动物、名人、风景、体育等多种内容的邮票数万张,涵盖世界几十个国家。
为了广泛交流集邮的体会和收获,不断开辟集邮的新路子,1983年,朱质良参加了浙江省日本邮票展览,他的生肖、自然保护、近代美术等专题邮票获得了荣誉奖;1993年他又参加浙江省纪念毛泽东诞辰一百周年邮展,朱质良的展品又获得荣誉奖;2001年,在浙江省集邮展览中,朱质良的展品《中国民居普通邮票》获得了镀银奖。海盐县集邮协会也推选他担任了理事。
集邮能建立和深化国际友情
为了集邮,朱质良十分重视和不断扩大与国际友人的联系。几十年中,他和国外集邮爱好者的信件往来足足有一千多封,都被保存得十分完好,每一封信件都反映出一份难以忘却的友情。日本友人藤本长藏是目前与朱质良联系最密切的国外集邮爱好者,从1986年起,他俩就一直保持着联系,每次藤本长藏都会给朱质良寄来最新的邮票,还有不少有关集邮的刊物和一些集邮用的小用品。
二000年,日本集邮爱好者小田一彦来信询问,是否有梅兰芳舞台艺术的邮票,并希望得到一张1962年发行的面值3元的《贵妃醉酒》。日本朋友首次来信,让朱质良犯了愁,当时这张邮票市价已涨到近2万元,而且他从来没有亲眼见过这张邮票,后来他友好地去信向小田一彦表示歉意,得到对方谅解。直到现在,逢年过节,小田一彦还经常来信向朱质良表示问候。
在与国际友人来往的信件中,有一本厚厚的信件册特别引人注目。这是朱质良和日本北海道集邮爱好者竹井清一所有的交往信件。朱质良与他相识于1983年,当时每个月都有信件往来,一共交往了十多年。竹井清一故世后,朱质良把这些信件装订成册,经常翻阅,不忘友情。
要把集邮做到底
在朱质良的书房里放着4个大大的书柜,无论打开哪一个书柜,看到的都是集邮册和集邮类资料,墙上挂着《中国集邮报》、《山西集邮报》等多种集邮刊物,书架上摆满了集邮类书籍和本地县、镇的史志书籍。提到为啥热爱集邮时,朱质良说:邮票是一本小百科全书,包含了天文、地理、人文、植物等各种知识,让人足不出户就能愉悦身心,增加知识。同时集邮的乐趣还在于不断地寻找,不断地收集,能广交新老朋友。经过千辛万苦得到自己想要的邮票,心里会由衷地感到高兴。他的爱人陈玉祥说:质良集邮给生活增加了乐趣,通过和国外集邮爱好者的联系交流,等于促进了两国的民间交往。有了家人的支持,朱质良集邮的劲头更大了。年前他给自已列了一个集邮计划,今年要完成“人类与水”这个专题集邮工作,为此,他已经足足准备了6年,现在这项计划已经完成得差不多了。朱质良的兴趣爱好很广。在集邮的同时,还开展门票等多样性收集工作,他已经收集了很多景区风光、古镇风貌、寺院庙宇等各类门票,制作成册。他要不断扩展自已的收集内容,丰富自已的老年生活。
虽然朱质良有亲人在美国,对他的集邮工作有所帮助;虽然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朱质良已经有一些国外集邮爱好者为朋友;虽然朱质良已经收集到了很多邮票,可以暂告一个段落,但是痴迷集邮的朱质良要把集邮做到底。他期望广交更多的国际朋友;期望和更多的海内外家乡同胞往来;期望和更多的遍布祖国各地的乡亲建立联系,通过力所能及的努力,为建设和谐社会和谐世界作一点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