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年前的十月,我正好九岁,新四军北撤澉浦战斗的一幕幕场景却永远深深地印刻在我的脑海中。革命前辈和蔼可亲,纪律严明,英勇善战,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形象常常使我记忆尤新,不能忘却。2005年11月第44期《家乡之声》刊登的何克希司令员关于澉浦战斗的文章,更强烈地唤起我对“北撤”战斗的前辈们,特别是先烈们的怀念。随着“清明”节的来临,我决定把一个九岁少年的所见所闻写出来,与家乡人民共忆共勉。
1945年,我正在长河小学上学,10月4 日上午临近放学,我们与往常一样聚在校前的场地上玩耍,突然从长河西边走来一支身穿灰色军装的队伍,他们肩上背着米袋和步枪,背上背着整齐的背包,还横着一把油纸雨伞,腿上的绑带从鞋邦直捆到膝盖下,这身奇异的装束,对我们这些孩子来说,好奇又惊恐,但看他们那和善、诚恳神态和急于打听的样子,使我们顿时觉得可亲可近,立刻围了上去,只听那位走在前面,身背驳壳枪,当官模样的人嘴巴叽哩咕噜向老师打听什么,还不断配合着手势和眼神,可老师和我们一样,根本听不懂他那南腔北调的普通话,无奈之下,他拿出一本本子,用笔写了几行字给老师看,我们也争先恐后地掂起脚瞅了一眼,只见纸上写着:请问老乡,澉浦西门怎么走,此时师生几乎是异口同声地说,那边!把手指向树林掩映下的隐约可见的西门吊桥。放学后,我一回到家中就绘声绘色向妈妈叙述刚才见到的一切,还不停地问妈妈他们是什么兵?哪里来?到澉浦干什么等等一大堆问题。母亲凭她的经历和预感说:你不要高兴,要打仗了!说话间我吃完了饭,又背着书包上学了,当我刚走上家东面的小木桥时,隐约听到远处传来的枪声,因为并不激烈,尚不在意,蹦跳着继续前进,才走到河东田里,突然枪声如同我们家乡炒豆般的声音响了起来,子弹在头顶呼啸而过,我不由自主地抬头往凤凰山上一望,只见层层黄帽子,原来是国民党军队向澉浦围上来了。我连滚带爬跑回家中,吓得面色铁青,母亲赶紧让我找安全地方躲起来,但此时听说前村邻居家来了新四军伤员时,我又不顾母亲的劝阻跑去了,只见一个伤员躺在地上,满身鲜血,一个背驳壳枪的新四军正在向老乡借门板,还写了一张借条,旁边站立着一位身背冲锋号的小号兵,红缨挂到小腿,看来他不足18岁。我们村就在凤凰山下,国民党军队就在我们的头顶上,但那位指挥员和司号员面无惧色,借了门板,抬了伤员,在老乡的帮助下往澉浦西门方向迅速撤退了。就是这短暂的一幕,新四军不怕牺牲、浴血战斗,官爱兵、兵爱民的伟大精神深深植进了我幼小的心田。
此时枪声更紧,并间隔着阵阵炮声,我和弟弟跑回家中,被正在焦急等待的大哥一手一个抓住躲进灶间里,我家只有三间茅草房,灶间二面墙头一面灶头成为家里最安全的地方,没想到刚躲进一会,只听到哐的一声爆炸声,震得灶膛里茅灰喷出来,把灶头间弄得满屋弥漫。后来才听说是南隔壁邻居泉叔家中了炮弹,炸弹穿过房间的屋顶正好落在床顶上架着的椿凳上爆炸,当时主人正坐在床上吸烟,一声巨响满屋烟雾,把全家吓坏了,以为泉叔必遭飞来横祸,烟雾散去,只见他被吓得发楞还在吧嗒烟袋呢。
入夜枪声时紧时松,慢慢远去,我也不知不觉进入梦中,经历了一天的激动和惊吓,特别好睡。当从梦中惊醒时,已是上午七、八点了。国民党军队已进村,不停地从家门前经过。看到他们那种凶神恶煞的模样,我们连正眼也没敢瞧他们一下。这时,天空传来飞机的嗡嗡声,二架国民党飞机正在澉浦上空盘旋,几个经过家门口的国民党兵也驻足抬头观望,只听他们嘴巴里骂骂咧咧地说:他妈的,昨天不来今天来,昨天来澉浦城他妈的早就成一片焦土啦。原来国民党军看新四军在澉浦顽强抵抗,认为遇到了新四军的主力部队,想用地毯式轰炸一举把新四军消灭,但新四军有勇、有谋,早在敌人下毒手前成功突围,澉浦也逃过一劫,免遭生灵涂炭。
当然,我的这些零碎的片断经历无法描述战斗的激烈状况,但何司令员文章中讲到的反复争夺阵地的残酷激战场景,我母亲有体会。当时,母亲要养家糊口, 经常要挑盐到内地去换粮食,澉浦战斗枪声刚停,她就挑起担子出门了,走到城北山路上的时候,天还未亮,一个女人,在昏暗的山路上行走已够提心吊胆了。突然,她隐约看到前面一堆东西,心中不免紧张,但为了孩子和家庭,硬着头皮,壮着胆子走去,一瞧是一具尸体,不出几步又是第二、三具,渐渐天已蒙蒙亮,她抬头望去,在路边和不远的山坡上躺着更多的尸体,吓得她全身冷汗,几乎瘫下来,可想到孩子,她就只有硬着头皮赶路了。母亲一生曾反复向我们讲述过她的种种危难经历,而这一次显然是最难忘的,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她95岁那年还在讲这段经历。母亲的所见所闻,不也是那场残酷战斗的见证吗!
新四军敢于面对十倍于自已的敌人奋战的大无畏精神;勇往直前、不怕流血的牺牲精神;艰苦朴素、遵纪爱民的高尚品德一直激励着我成长。当1949年家乡解放时,我弃学要求参军,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如愿,成了我一生最大的遗憾!高兴的是正是新四军留给我的这些精神和品德,成为我一生追求的目标和行为准则,至今享用不尽。我常以新四军的这些精神和品德教育后代,告诉他们回老家澉浦,就要到南北湖畔的新四军烈士纪念碑前鞠躬致哀,永远怀念那些将鲜血洒在澉浦大地上的新四军先烈。
作者原担任福建省投资开发总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现退休在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