澉浦禅悦寺重建后,一直很想去看看,无奈每次都是在公交车上匆匆一瞥,只看到只角片影。那天参加澉浦中学返校例会后,终于“偷得浮生半日闲”,特意去走访一次禅悦寺。当我走进山门大牌坊内,正好遇见澉浦福利会主任朱运通先生,我说明来意,于是在朱先生等人的陪同下,让我细细地品味了一回禅悦寺的风韵。
禅悦寺建在澉浦钟楼东侧,建筑总面积1155平方米,它与钟楼连成一体,格局结构均按历史原貌重建,成了澉浦古城和南北湖风景区的一个新亮点。这座始建于宋元祐二年(1087)的我国古代名刹,千百年来,屡建屡毁。如今,在澉浦镇党委、政府的关怀下,在各界民众的大力支持下,在澉浦福利会和具体策划筹建下,又重新矗立在古城西北角的南北湖大道旁,敞怀喜迎八方游客。
沿着石板甬道前行,就是禅悦寺前殿天王(金刚)殿。天王殿座东朝西,五间大三门,雕花门窗,石刻台基,布局规整,堂皇瑰丽。殿内正中供奉着坦胸露怀的弥勒菩萨,笑容可掬,后立韦驮佛,两旁塑有四大金刚坐像。相传,弥勒萨萨是释迦牟尼的弟子,其原型为五代时的名僧布袋和尚。韦驮佛亦称韦天将军,身穿古式将服,执金刚杵,是佛教护神之一,为南方增长天王的八神将之一,居四大金刚三十二神像之首。四大金刚势态威严,各护东南西北,东方天王持琵琶;南方天王持剑;西方天王手中缠绕一龙;北方天王右手持伞。整个殿堂凸现古建筑寺庙风采,与后殿大雄宝殿相得益彰。雄伟壮丽的大雄宝殿,飞檐翘角,琉璃脊饰,石栏回廊,风铃丁当,重檐间横匾“大雄宝殿”金光闪耀。走上十余级台阶步入殿堂,位于正中4米多高的释迦牟尼佛像结跏跌坐,面容饱满,神态安详,微笑着俯视众生。佛像左右立有两位弟子,即“迦叶尊者”和“阿难尊者”,三尊佛像在金饰浮雕图案的莲花宝座上,造型端庄凝重,气韵生动。释迦牟尼佛像后壁则是观音佛像,后有巨型浮雕“海岛”衬托,上面雕塑着一个个佛经故事,气度不同凡响。殿内后测右边是手执如意、身骑白象的大行普贤菩萨,左边手持宝剑、身骑青狮的是大智文殊菩萨。南北两侧还塑有神态各异的十八罗汉像,是释迦牟尼的上足弟子。相传佛福在涅槃以前,嘱咐他们常住人间,济度众生。大殿内丝绸帐幔高悬,五光十色。庭柱上名联满目,典雅隽永。尤以在观音佛座两侧一副由吴侠虎、朱运通所撰,张国华书题的楹联更引人注目,联云:“渡南海引甘霖倾玉瓶长施法雨,驾金鳌临澉水座禅悦广佑苍生。”真让禅悦寺增光添彩,满堂生辉。
重建后的千年古刹禅悦寺,展示了昔日澉川古八景之一“禅悦疏钟”的雄姿,成为古城一道靓丽的文化风景,并与巍峨的钟楼组成了壮观的建筑群。当我告辞朱先生等人步出禅悦寺,钟楼上有游人正在撞击“神钟”,悠扬的钟声令人心情更是久久不能平静,深感澉浦福利会这些年来在为地方公益福利事业,为澉浦开发利用固有的人文资源,发掘古城珍贵的文化遗产,为发展南北湖的旅游经济等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