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电话:0573-86513310
举办单位:海盐县澉浦镇归国华侨联合会 海盐县澉浦镇台胞台属联合会

难忘王在寅老师

网站编辑:海盐县澉浦镇归国华侨联合会 │ 发布时间:2019-04-22 

   我的家在澉浦镇永乐村,过去叫石帆村,澉浦人常称“西海头”。屋前面是大海,屋北面是南北湖,三面环山,景色迷人。小时候我爱玩,放学后不是下海去捉鱼摸蟹,就是上山采磨菇,挖野笋、掏鸟窠,或者偷偷地将妈妈的缝衣针在煤油灯上烧烧红,弯个钩,到南北湖里去钩老板鲫鱼。然而在这诸多的美好回忆中,我最难忘的还是王在寅老师。那年,我刚好十周岁,在南湖永安小学读三年级。新学期开学,同学们都争先恐后地去看新来的老师,有一位年青的男老师,中等身材,操外地口音,说话特别快,走起路来一阵风。他肌肉发达,给人的感觉好象浑身都是力量,一打听,他虽然不担任我们的班主任老师,可自我介绍叫王在寅老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那时四九年澉浦刚解放,石帆村建立农民协会,在“盐朝俸”步岁春家办夜校,组织男女青壮年扫盲学文化,我也跟着大人们去“轧闹猛”。每天晚上,两盏汽油灯吊在客厅梁上,照得雪亮雪亮,大人们三五成群,在那里识字写字,非常热闹。有一天晚上,王在寅老师来教书教唱歌,歌是他自已编写的石帆村村歌,一下子把大家的心都打动了。我也对王老师肃然起敬,他初来驾到,就把我家乡的自然风光描绘得生动逼真,把这里的生产生活方式反映得实事求是,把大人们的劳动劲头概括得精神十足,把前进的方向指出得一清二楚。从此,王老师和石帆村歌就一直深深地印在我的脑子里,尽管我以后外出读书工作,现在又退休回家安度晚年,半个多世纪中,我始终没有忘记歌词的内容:“石帆村是我们的家,面临杭州湾,背靠小西湖,建设群山中,山势天姿都雄壮。制盐是我们的天生本能,海水是我们的活命源泉,不怕烈日晒,那怕风雨狂,跟着共产党,努力来生产,建设我们的新石帆。”

    石帆村前面的大海中有一片礁石,离海塘约有几百米远。因礁上经常有大量鸟粪,把岩石染成白色,历史上传下来就叫白腊礁。潮涨潮落的海水经常把许多礁石淹没,使得白腊礁象大海中扬帆航行的帆船,所以当地又把白腊礁称为石帆,因为远望又象竖立在海里的一排礁石,所以老百姓又称为石排。就在那年的秋天,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在海上进行军事训练时,有几位战士不幸遇险落水,攀上白腊礁避难。消息传到王在寅老师耳中,他二话没说,立即向南北湖旁的陈氏家借了只游艇,和闻讯赶来的石帆村青年步虎臣一起,下海驾船救人。由于风急浪高,加上潮流和游艇平底的缘故,王老师和步虎臣在海中足足搏斗了几个小时才靠近白腊礁,并待午夜风平浪静后,分二次将礁上的7名解放军战士和2名民工全部救上岸。事后,王老师和步虎臣不畏艰险,危急关头勇救解放军战士的行动很快在澉浦传为美谈。被救战士所在的部队领导也很快专程到石帆村向他俩慰问感谢。鉴于王在寅老师年青又有文化,不久就被部队接去,从此离开了石帆村。事至今日,他们的事迹虽已被记入镇志和县志,可我和村上的许多人一样,还是难忘王在寅老师,常常会情不自禁地说:王在寅老师你在哪里,石帆村人在想您。

(作者步文达退休前系海盐县外经委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