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不算小,长3米余,宽1米多,静卧在茶院大桥的西桥堍。
碑不着地,立在龟的背上,碑文忽隐忽现,承载着茶院的历史。
亭不出名,为龟、碑而修,合为茶院的一道风景。
离开茶院20年,每每带着朋友回家,总要到村里看看这龟、这碑、这亭,算是炫耀茶院的历史。
茶院的历史有多长?史载公元909年,因吴越王钱镠幸金粟寺,得名“茶院”,而金粟寺为海内名刹,曾是明清时江南的佛教重地,可惜毁于太平天国战争。
我无法知晓金粟寺的佛事盛况。儿时见到的只是一些碑石,乱卧在寺山(原名金粟山)前,而寺山当时已是村里的菜石场,碑石更成了铺路石,那“史无前例”的时代过后,茶院人才拾掇起历史的遗物,将之融为一景,成为茶院丰厚历史文化的象征。
20多年来,茶院人经常在亭前走走、看看、摸摸,祈求安康和富裕。这龟、这碑、这亭也福佑着茶院的经济持续发展,福佑着茶院人的生活幸福美满。
古老的历史,崭新的茶院,我想:蕴藏着深厚金粟文化的这块福地——茶院,有待开发、光大。
陈虎培:澉浦镇茶院村人,现任嘉兴市司法局局长助理、党委委员、办公室主任、浙江法律学校毕业,工作期间又在华东政法大学脱产进修二年,是一位专业的司法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