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镇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它蕴藏着许多久远的故事。相传宋代时有一个双姓甪里的生意人,从外地来这里开了一家木行。不知是因为这个甪里先生开的木行在堰基旁的缘故,还是邻近古镇澉浦有人家经常来这里买木材,路正好是六华里,人们就把这个地方取名为甪里堰。
小镇伴我走过了五十多个春秋。它唯一的一条老街横贯南北,与老街平行的是一条小河,由于上游地势高,故筑堰以挡水或畅泄上河水患。小镇因水而成,因河成街,傍水筑屋,悠悠的水,曲曲的河,湾湾的桥,窄窄的街,粉墙黛瓦的古宅,鳞次栉比的商贾……那时清晨,上街赶集的人们从四处而来,街旁挤满了各式或样的小摊,捏泥面人的,卖梨膏糖的,耍猴子的,真是五花八门。一个上午,街上行人熙熙攘攘,吆喝声,车铃声,茶馆里的欢笑声交织在一起,热闹非凡。小船穿桥而过,并时有轮船开过,“啪啪”的河水溅到岸边,吓坏了正在河边石渡上洗衣的女人……老街犹如一幅风俗画,小河也是画中景。
老街用一块块长条青石板铺就,古朴而沧桑,街旁的店铺一家挨着一家,一幢幢民居自然地散落在小河的东西两岸,上河岸边的两棵雄雌古银杏,倾斜于河边,是旧时小镇的象征。小镇三画环山,登上东侧的阁老山,环眺四周,远处山色空蒙,近处林木葱郁,四围田野空旷,小河穿镇而过。这里山之青,林之茂,水之秀,景之美,韵味浓浓。千百年来,小镇总是那么朴实恬静,始终让故土的游子魂牵梦萦,令世居在小镇上的人们感到情趣无穷。
伟人说,发展才是硬道理。改革开放以来,小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条繁华的堰山路神速般地呈现在小镇的河西,街道两旁的厂房、高楼林立,人来车往。银行、信用社、超市商场、农贸市场里顾客盈门,摩肩接踵,与以前的河东老街相比,尽显新姿。俗话说“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其实这是一句戏言而已。不改革开放,怎么会发展?是小镇的老百姓用自己的聪明才干、勤劳创业才换来了今日的小镇新貌。小镇人杰地灵,物产富饶,它以独特的风姿神韵,让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有说不完对旧时小镇的永远眷恋,又道不尽对今日小镇的无比温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