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电话:0573-86513310
举办单位:海盐县澉浦镇归国华侨联合会 海盐县澉浦镇台胞台属联合会

澉浦女性的风华

网站编辑:海盐县澉浦镇归国华侨联合会 │ 发布时间:2019-04-18 

   说我们澉浦“古老”,也不为过,它于唐开元设镇,至今已逾千年!说我们澉浦“微小”,也很确实,30平方公里左右的地域面积,名符其实的“弹丸之地”。但是大自然赋予澉浦为“天生花园”,却是任何人无法改变的现实。我虽说对澉浦的地情、人文、胜迹,都是一知半解,但从数十年常回乡的感受中,对澉浦女性的风华有点滴所闻。

    女性的风华,在澉浦体现尤为突出。多年来走在澉浦的田间、地头、山坡、海滩,能看到的劳动群众,大多数是老、中、青的女性。那时澉浦的女性,都是家庭的主心骨,差不多个个家庭都由女性支撑着。因为男人都外出谋生“闯天下”去了,因为“亲帮亲、邻帮邻”,男人都去上海“吃棉布饭”了,甚至远度重洋上外轮“吃船上饭”了。而留在家里的妇女,上要服待年迈的公婆,下要管好年幼的子女,还要挑起田间耕作的农活重担,而留在家乡的男性也只是极少数会手艺的人。如我们村里的一些男人,那时都在上海工商业做学徒,常常会听到在上海的叔叔、伯伯们讲:“如果我们老家没有母亲辈和妻嫂、娣妹等埋头做农民,操办管好家务,那我们当中任何一个人失业下来,都要流浪上海马路上,二手空空回不得家乡,见不得亲人,恐怕连块'发豆芽菜'的地方都没有!”这种情境,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经济萧条时,我家的三位哥哥都遇到过,他们失业后,回到澉浦家里吃糠咽菜,喝过薄粥汤。生活之艰难可想而知。

    在上个世纪的二、三十年代,受时代局限环境所迫,澉浦女性几乎都不识字,可她们个个都勤劳端庄、智慧贤良。象我们徐匠村里的婆婆、伯母、母亲、婶婶辈,无不是任劳任怨,勤俭持家的能手,她们用实践讲求生、讲为人、讲孝道:“姐妹兄弟一条心,门前泥土变成金”,“开开心心活条命,忧忧急急伤身体”。“做好事增福添寿,做坏事促寿短命”。这些看似普通的口头语,经过她们的传播,形成邻里数十户人家互敬互爱,互相关心,和睦相处的良好乡风。

    从我个人的体会,从外祖母、母亲、姐妹、女儿和孙女,代代有澉浦女性的风华,代代保持着良好乡风,代代有与时俱进的新风。如今澉浦女性的风采,不再局限在澉浦本乡本土,而是走向了本省和外省市的许多地方,甚至海外。她们的文化知识和以前也大不相同了,解放后男女平等,一样接受文化教育,女性中出现很多大学生,产生了教授、医生、律师、翻译等各种人才,真是巾帼不让须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女性的风华还在长寿中得到了展现,如我母亲四姐妹,除大姨80多岁于三年自然灾害期间故世,母亲和两个小姨母都是1997年后去世的,母亲享年97岁,二姨母享年近百岁(差25天),小姨母享年96岁。《家乡之声》每年在春节前这一期中,都对澉浦长寿老人人数有如实的公布,就是最好的佐证。在“三八”国际妇女节到来时,我为家乡澉浦的女性风采说上几句,更祝澉浦女性的风华永存,福寿延绵,与世长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