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电话:0573-86513310
举办单位:海盐县澉浦镇归国华侨联合会 海盐县澉浦镇台胞台属联合会

茶女

网站编辑:海盐县澉浦镇归国华侨联合会 │ 发布时间:2019-04-24 

  山里的孩子生来犟

  澉浦的鸿安精制茶厂厂长陈姚因,小时候野得像个假小子。生在茶农家、长在大山里的她,似乎和茶有着天然的情结,除了上树、捉鸟,最喜欢的游戏就是和小伙伴们在茶园里捉迷藏。玩疯了,时常把父母让她割猪草的事忘到了脑后。为此,父亲扬起厚重的巴掌,却从来听不到她的讨饶声。有时淘得出了格,气极了的母亲晚上把她关在门外,她扑闪着两只大眼睛一边数着星星,一边闻着晚风送来的茶香,拧着脖子不肯敲门。后来,还是母亲心疼地把她拉回屋里。

  “我很小的时候就会采茶了,那时候为生产队采一斤茶3分钱,我在一大帮小姑娘中是最快的。”回忆起小时候的事,陈姚因不由得兴奋起来:“明前茶一芽一叶,采的时候速度稍慢,要的是巧劲儿。雨的一茶一芽二叶,讲的是眼准手快。”陈姚因一边说,一边为笔者作着示范,只见她头轻摇、身轻摆、指微翘,两手上下翻飞,不由得让人联想到兰花摇曳,金鸡点头。

  看见她一副陶醉的样子,笔者隐隐觉得她好像是为茶而生的。

  长大后,陈姚因成了乡里的一名计生干部,一干就是6年。她卖力地工作,心里想的是不能让旁人说出半个“不”字,然而,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时常涌上心头。她知道,那是因为她离开了从小就十分熟悉和喜爱的茶园。那翡翠般的茶绿,扑鼻子的茶香,迷乱眼的茶花,她真的是割舍不开呀。

  1998年初,陈姚因突然决定,辞去乡里的计生干部职务,去承包茶园。

  有人对陈姚因的父亲说:“劝劝闺女吧,这么好的工作,多少人都在眼热,怎么说不干就不干了?”

  老人叹了口气:“小时候打都打不过来,如今是大人了,还能劝得转么?这孩子一旦决定了的事,就是十头老牛也拉不回来,干脆,我和她妈也去帮她照料茶园吧。”

  “知道我为什么取名叫‘鹰窠顶牌青顶茶’吗?”陈姚因说:“早在宋、明时,产于南北湖鹰窠顶的青顶茶就远近闻名,可惜后来失传了。我承包的茶园恰好在鹰窠顶,我就是要凭借创造旅游产品的机遇,让这几百年前的名茶重新焕发光彩。”

  “明前”摘了,“雨后”采了,陈姚因提着精心炒制的青顶茶,开始去敲海盐、嘉兴、杭州、上海各大商场的门了。第一年下来,疲惫不堪的陈姚因几乎没有跨进一个商家的门坎。老总们虽然对她还算客气,但商人的精明,是不会让他们随意把一种从未听说过的商品摆上柜台的。

  第二年,再去敲。

  许多老总还记得这位有着红红脸膛、扑闪着一双大眼睛的茶厂女厂长。陈姚因言语纯朴,笑的真诚,不厌其烦地向商家介绍自己的茶。终于,开始有了第一家、第二家陆续打开的门。

  “人是逼出来的。”陈姚因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至今感慨不已。

  一年一度的南北湖旅游节期间,陈姚因总会在“旅游商品展示会”上设立柜台,向游客介绍自己的青顶茶。第一次站在柜台前,面对往来如织的游人,陈姚因怎么也喊不出早已想好的推销词,几次张开的嘴巴又合拢上,本来就红红的脸膛涨成了鸡冠花。她在心里狠狠地骂自己:“你怎么这么没用!现在是连退路都没有了,还顾及什么脸面,你倒是喊、喊、喊呀。”

  “你喊出来了吗?”笔者问。

  “人那,只要一逼,哑巴也能逼出动静来。”陈姚因笑着说。

  几年间,陈姚因在南北湖景区内先后承包了三块茶园:一区在水质甘冽的天池旁;二区在云雾萦绕的鹰窠顶;三区在风清露润的荆山上。有了天池水、鹰顶雾、荆山风的润湿,这茶能不上乘么?难怪去年陈姚因去外地考察边贸后,便为自己锁定了一个新的目标:把青顶茶打入国外市场。

  “国内市场形势看好,许多事等着你去做,干吗急着和外商较劲儿?”笔者不解地问。

  “我总是喜欢不断地为自己确定新的目标,然后就向着这个目标一直走下去。”

  “打国际品牌是要冒风险的,眼下又没人逼着你去这样做。”

  “我可以自己逼自己嘛。”

  陈姚因扑闪着的两只大眼睛里透着倔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