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电话:0573-86513310
举办单位:海盐县澉浦镇归国华侨联合会 海盐县澉浦镇台胞台属联合会

春到寺背河

网站编辑:海盐县澉浦镇归国华侨联合会 │ 发布时间:2019-04-17 

    走至南大街仓弄底,豁然开朗,一条近500米长的小河自北向南蜿蜒而去……,河的两岸座落绿树人家,清清的河水将它们投在水的倒影里,化成了一幅幅乡村水彩画。这小河旧名“玉带河”,古人曾有诗咏:“铁村草堂连天绿,玉带桃花傍水开。”小河俗呼“寺背河”,因过去河的前面有座海门寺,是澉浦三大庙宇之一,可惜毁于兵火,只剩寺背这条小河。时势变迁,河淤水暗,小河失去了玉带面貌。

    建设小康社会春风吹来,美化环境,装扮家园,寺背河得到了整治。经过镇中村疏浚,植树砌岸,寺背河脱胎换骨。河水清凌,河道整洁,桃粉柳翠,一条崭新的水泥路像装饰带伸向前方……。昔日的“板桥”早已不见,以路代桥,水泥管巧妙连接河道,让小河成一瓶形,宽窄有姿。此时,寺背河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不异于一位穿五彩云衣服的处女,春风起处,不经意地吹落零零花瓣,和点点绿萍轻碰,河面便划出一波波琴弦的波纹,听着,看着,走着,身体的每个细胞便会注满恬静和舒适。

    岸多桃树,缀满桃花,在绿耳坠叶的腋里,桃花吐出粉唇的微笑,嫩润的花瓣,恍觉是脂粉凝成。又多柳树,斜河拂水,春风的巧手将柳枝扎成细长的绿辫,脉脉地抚弄水的肌肤,一棵篱边的大柳树,几乎与水拥抱,睁着无数翠翠的柳叶小眼,用水波的温柔和水亲热。桃柳三二错杂隔河相对,分绿射红,意态风流,尽入我眼中,授与我衣袂间……。

    两岸人家的房屋参差高下,有人家墙门上贴着新春门联,半开的铁轮木窗里传出巧笑的话语声。特别是枕河的房屋,既有沿河围出的水泥栏,又有围墙筑成花洞式,亦有一级级石阶伸向河中。彩绘瓷砖的楼房的庭院里,绿叶中衬出红花青果,更有庭院,在繁茂交叠的树草间,突兀几柄剑状的假山,让人眼睛亮丽,精神一振。人家的大门吱呀而开,有身着天蓝两用衫手挎竹篮的妇女款步走出,而屋檐下悠闲聊天的是几位白发婆娑的老人,和这相对的临河洗衣台边,一位身材窈窕的少妇在嚓嚓地洗衣,身旁立着顽皮的童孩。看着在这春风沐浴、美丽环境中生活的人们,忙于世事的上海堂哥不禁羡慕起来。

    最精彩的是寺背河的尾声,这里河面宽达12米,一座三曲石桥仄仄而架,一幢土色土香名“熙园”的村俱乐部傍路而立,连着一块围竹篱的金晃晃的醉人油菜花。就在河的对岸,偃水而卧的是一棵老柳,垂下绿丝条袅袅地戏水,它的前面是一座黑墙灰瓦的平房,围墙已经破损,断壁残墙缠满黑碧的藤萝,显示出一派幽野。和它相衬的却是河左岸新立的紫藤架,粗高洁白的水泥柱梁,纵横交架。虽然现在紫藤尚小,但过不了几年,一定会藤叶满架,花影绿天。我和堂哥、堂妹夫坐在架下的石凳上小憩,欣赏这不可多得的美景,并站在河边镌刻“寺背河”行书红字的立石傍,用相机摄下我们春到寺背河的倩影。春,美妙的丹青粉彩,给人欣欣的赏心悦目,在春的怀抱里,无处不洋溢着生命的温香和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