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家老屋在澉浦南小街,屋依竹林池塘。据介绍,老屋最早民国二十年代已建,以后陆续建造,规模至今。苏家是澉浦在沪经营棉布业佼佼者之一,苏家老屋便是苏氏家族经营棉布业在家乡的硕果。
苏家老屋共有四进,一进为天井厢房,二进为正间天井,三进为正厅,四进为后楼,大约有房屋三十间,这在旧时算不得大户人家,但在现存的澉浦老屋中却是“大哥大”了。苏家老屋质朴雅洁,它没有雕梁画栋,却持有大家风范。正间和大厅虽是泥地面,但地面平整光滑结实,散有不规则的细细青苔,厢房回形格的窗户和正间菱形格的门窗棂,为当时一般人家常用门窗格式。天井铺磉扛石,五楼五底的后楼,不油漆而油桐油,经过数十年积累,木楼油光黝黑,和灰墙青瓦铁皮隔漏和谐成体。妙的是正间正厅之间一大天井门斗连接,建筑质朴之清趣,颇富乡土本色。灰赭大平砖门墙,门斗立体长方小框,线饰纵横流畅,其门斗中刷白石灰大框,书“可以栖迟”门额,黑白分明,雅拙兼有。其上又以大平砖砌成阴阳凹凸窄宽相间三面连接上面砖雕檐花,门斗脊檐上饰以“匐母鸡”,为本地建筑传统装饰。整个门斗层次分明,而又浑然一体,颇多变化,却又简洁明了。令人惊喜的正厅上尚悬一排神堂,似闭似开的一扇扇红漆堂门,隐露出神堂的神秘。南墙上架着辆长长的水车,水车下是一幅大跃进年代公社农民收获丰收稻的彩色墙画,体现了正厅承载的历史事迹和风雨。苏家老屋的门窗亦格式多样,表现不同年代的建筑风格。如正间的门窗格是平行交叉格,显得朴素自然;楼房的门窗格为大菱形式,感觉落落大方;南面十间房屋的门窗棂,则以八边形、长方形联结,又以窗栏遮断,欲断欲连,秀美灵巧。
观赏苏家老屋,真有如走进了凝固的历史。望着那门楼上的砖雕檐花,抚摸那天井里的漆石缸,观看茶亭边的八仙桌,凝视挂墙的苏氏祖宗照以及房里的雕花床、靠背椅,忽觉时光倒流,眼前仿佛浮现了苏氏家族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就是从这苏氏老屋里走出了六位高级专家型人才,载入镇志,让人油然而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