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电话:0573-86513310
举办单位:海盐县澉浦镇归国华侨联合会 海盐县澉浦镇台胞台属联合会

山路弯弯

网站编辑:海盐县澉浦镇归国华侨联合会 │ 发布时间:2019-04-24 

我的家就在群山环抱、白云深处的北木山。“五·一”期间,南北湖游人如织,我回到了家。

这是一块风水宝地。它和鹰窠顶、南木山自南而北各居三山之巅,南北湖倚山东卧,西邻海宁,北望一马平川。山顶平缓,得天独厚,居高临下,藏风得水,占尽天时地利。它受南北湖风景区开发之惠,一条盘山公路蜿蜒而上,解除了世代交通闭塞之苦。三十余户陈氏家族聚居于此,悠然自得。

一幢幢楼房白墙青瓦,因势而造,错落有致,稳稳地矗立在高山之顶,有古树拱卫,有竹林掩映,有果树环绕。原先山上人家盖房不易,除了石木可就地取材,其余建材都得肩挑上山,现在方便了,尽可车载而上。因此,山上住宅厨卫、家电设施一应俱全,现代气息扑面而来,一切都是那么的随意和方便。人在高山不觉山,察觉不到深山民居的简陋与古朴。虽单门独户,但无围墙之隔,交往便利,人们怡然自乐,相安无事。山上鸡鸣狗吠,不绝于耳。人们引出泉而汲,泉水清冽无尘杂。知足长乐,“仁者乐山”,老人多高寿,真可谓“仁者寿”。

村庄东西两端竹林茂密,新竹拔节而长。南北果树夹杂,桃李悄然结实,乳色的桔花正盛开枝头,生意盎然。山腰之间层层茶园,这里山高多雾,阳光充沛,茶树得天地之精华,茶叶汁厚而醇香,用山泉沏茶,水滑不滞,浓而不腻,品有回昧,啜而消乏,可惜我未能常饮家乡之水。弥眼苍松翠柏,重峦叠嶂,郁郁葱葱,生机勃勃,令人耳目一新。空气洁净,是天然的植物王国。陈家岙里,历经三百余年风雨的桂树,依然虬枝苍劲,叶绿如盖,撑起一片荫翳,把温馨带给山村。春风和煦,送来野草山花特有的芬芳,沁人心脾。人们在此宁静地生活,有果茶山货之获,有旅游小卖之利,有下山打工之入,勤劳富足,安居乐业,“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可谓“小康”人家。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弯弯的山路,走硬了脚板,炼就了山里人坚韧、淳朴、耿直的性格。我站在村西突兀于悬崖之上的“倒针石”上,南眺茫茫钱江之水,浩浩荡荡,滚滚东去,大有孔子“逝者如斯”之感。

我信步下山,过谈仙岭,登鹰窠顶寻踪。我在云岫庵上的初中。“文革”让一切都不得安宁,动乱中赶走庵中菩萨,办起了学校。记得那年冬天一夜飞雪,大雪封山。我求学心切,约了同学,一路摸索下山,爬上鹰窠顶,成了雪人,靴子里都是融化的雪水。漫天的大雪伴着刺骨的寒风,山路的艰险永远留在我的记忆里。我伫立在山门之前,凝望远处一平如镜的南北湖,怅然若失。当年这里一雌一雄两棵堪称“镇山之宝”的千年银杏,其中的一棵惨遭劫难、轰然倒地的情景,犹在眼前。如今失偶仅存的古银杏寂寞地站立在那里,茕茕孑立,形影相吊,饱尝人间沧桑。古树无言,今天的鹰窠顶毕竟少了一点灵秀,少了一些底气,多了一份遗憾。

夕阳西下,一抺金色的余晖笼罩山头,山村炊烟袅袅,空气中飘荡着一股山柴燃烧的清香。翠竹摇曳,沙沙作响。“一枝一叶总关情”,我徘徊于熟悉的林间小道,沉浸在挥之不去的回忆之中。

陈雪良:澉浦镇南北湖北木山人,毕业于杭州大学,现任海盐县教育局副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