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五年,是澉浦镇(南北湖风景区)实现富民强镇、争先进位、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时期。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一城三地"建设的总要求,认真贯彻落实镇十四次党代会精神,以"五个翻番"为目标,大力实施"工业强镇、旅游兴镇、生态立镇、和谐固镇"战略,加快推进转型升级,统筹兼顾城乡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提升人民幸福指数,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全面建设创业创新、景美人美、宜居宜业的新澉浦。
根据这一思路,今后五年我镇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翻一番,到2016年达到2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翻一番,到2016年达到800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长12%,到2016年达到30000元;全面完成县委县政府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
结合实际工作,要努力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㈠ 着眼于综合实力的全面增强,打造经济强镇。
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加强招商引资的有力推动,促进三次产业的协调发展。加快构建以新型工业经济为支撑、以旅游服务业为重点、以高效生态农业为补充的地方特色产业体系,使全镇综合实力得到全面增强。围绕县委县政府大力实施滨海开发战略,着重开发澉浦临港工业区和南北湖风景区,加快平台建设,优化空间布局,努力实现统筹发展。深入实施"工业强镇"战略,以"415"工程和三大倍增计划为抓手,以新能源产业、临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等为主攻方向,加强规划引导和产业集聚,加快培育一批大企业,力争到2016年全镇规模以上企业(2000万以上产值)达到60家,其中亿元以上企业达到20家,5亿元以上企业达到3家,10亿元以上企业达到1家。加快实施"旅游兴镇"战略,以"保护核心、发展周边"为指导,加强旅游小镇建设,加快三湾区域开发,挖掘"夜普陀"佛教文化,开发南北湖户外休闲旅游品牌;以长山围垦、黄沙坞围垦区为重点,谋划好滨海旅游开发战略;整合景区内资源,进一步完善景区管理体制机制;到2016年基本形成集自然山水、古镇、滨海、宗教、农业等多样元素以及观光、游乐、度假、购物、商务、会务、旅游房产等功能于一体的南北湖旅游综合体。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大力发展都市生态农业、观光农业、高效农业。大力开展土地流转工作,积极引进大型农业龙头企业,大力开发农业旅游资源,建设农业园区,发展农家生活体验、农事活动参与、垂钓、果园观光等旅游休闲度假项目。
㈡ 着眼于镇村环境的全面改善,打造生态大镇。
理念决定方向,思路决定出路。我们必须既要树立绿色政绩观,又要树立环境大局观,在全镇生态文明建设大局中,深刻认识到生态环境是澉浦最具优势的发展资源。澉浦从古至今一直是一个山青水秀的好地方,这一片青山绿水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必须要花更大的力气,花更多的精力,维护好、经营好这片江南真山水,使之焕发出新的活力。今年五年我们要坚持"生态立镇"战略,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改善生态环境整体质量,不断提高公众的生态文化素养,强化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观,增强公众的环境保护参与意识。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建设1-2个高品位示范点;深化"清洁家园"工作,巩固村庄整治成果,不断完善道路河道保洁、垃圾收集、污水处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长效管理机制。巩固国家级生态镇创建成果,力争成为国家级绿色低碳重点小城镇。切实加强森林防火工作,积极开展绿化造林。做好南北湖山林的保护工作,努力清除松材线虫病病害松树,改善山体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节能改造和清洁生产,强化节能减排工作;注重源头控制,严把项目环评关;切实为子孙后代负责,不论效益多好,贡献多大,绝不引进会造成环境污染的企业。
㈢ 着眼于幸福指数的全面提升,打造宜居美镇。
顺应人民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更大力度落实各项惠民举措,更大力度推进民生工程建设,努力让人民群众分享更多发展成果,全面提高幸福指数。以推进"两新"工程建设为抓手,大力实施统筹城乡战略。不断加快完善农村基础设施,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树立"精品"意识,体现示范效果,高标准、高要求地做好澉浦新市镇的开发建设,完成商贸"五个一"工程的建设,使旅游小镇成为澉浦镇(南北湖风景区)的新形象新标志。以实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为契机,进一步加快城乡一体新社区建设,争取到2016年,全镇各村都有启动或建成新社区,形成农村良好的居住环境,吸引更多的农户进规划点建房。重视教育事业,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平等化和教育现代化。完善民生保障体系建设,提高社会救助水平,重视关心中低收入者和困难群体。继续巩固和扩大各类社会保障覆盖面,努力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养老保险全覆盖。完善镇村两级医疗服务网络,为群众提供安全方便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推进农村农民体育活动的开展。大力推进人口与计生工作,提高计生服务水平,稳定人口低生育水平。
㈣ 着眼于社会管理的全面加强,打造和谐新镇。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