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在沪117位澉浦人经过同乡热心人王祖琪、杨克毅的热心联络,在上海建立起同乡联系。
这批在沪的澉浦人,大部分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下旬或八十年代中上旬,按当时的政策顶替在沪工作的父母进入上海工作。现大部分人的年令都已经五十岁左右了,都在沪成家立业,好多人的子女都在上高中或读大学,其中有些还是男女双方都是澉浦人所组成的家庭。尽管二、三十年过去了,但是从小在澉浦长大的经历,使他们久久不能忘记自已在家乡留下的烙印。逢年过节,总要回澉浦看看年迈的父母,瞧瞧家乡变化的风貌,尝尝难得的乡菜口福,说说一口地道的澉浦话。毕竟乡情亲情在这一代人的心目中影响太深了。久而久之,在沪澉浦人能经常聚聚的想法在许多人的脑海中不约而同地渐渐产生。
五十出头的王祖琪是澉浦古镇北小街人。八十年代初期,他顶替父亲到上海工作后,十分珍惜工作的来之不易,空余时间勤奋自学,取得大学文凭。因此,当改革开放的浪潮席卷上海,他在体制转换过程中,换岗考入了上海的保险公司工作。新的行业,使他有机会在全上海四处走动,也为他牵头联络在沪的澉浦人带来方便。于是,经过一番努力,去年117位在沪澉浦人终于自动聚集,自掏腰包举行了一次同乡聚餐,建立起同乡联系网。
有了第一次,便有了今年的第二次。经过大家讨论,还出了一本同乡通讯录,把每个人的姓名、出生年月、通讯号码、家庭地址都印上,封面还加上“南北湖”三个字,把情系家乡,心牵澉浦的心情予以充分的表达。
当笔者闻讯和几位在沪澉浦人电话联系时,他们都这样说:尽管我们只是在沪一小部分澉浦人,也只是顶替到沪工作的部分澉浦人,但和所有澉浦人一样,心里始终想着家乡。我们从小在澉浦长大,何况大多数人家里还有健在的父母,所以我们的心,我们的情总是和澉浦连在一起。建立同乡联系,每年搞一次聚餐活动,说说家乡话,谈谈家乡事,加强乡情亲情联络,把家乡澉浦牢牢扎根在心中,是我们共同的意愿。短短几句话,大家的感情都完全融合在浓浓乡情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