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荣华同志在澉浦镇第六次归侨侨眷、台胞台属代表大会上的工作报告(摘要)
过去五年的工作回顾
一、以人为本,为侨为台服务。
(1)加强联谊,联络感情。
五年中,我们年年举行中秋活动,邀请回乡“三胞”和侨眷台属留学人员家属代表,欢聚一堂,联络感情,增进乡情,营造中秋佳节的亲情氛围。并且还上门慰问一些老年侨眷台属,赠送月饼。每年春节来临时,侨联台联和各村联络员一起,向全镇所有侨眷台属留学人员家属拜年,每家每户送一张吉祥年画,祝福新年快乐。大年初二,侨联台联人员上门给回乡过年的“三胞”拜年,送上党和政府的关爱之情,五年合计87人;向境外“三胞”电话拜年合计231户;向国内知名乡亲电话拜年合计48户;还为回乡或回大陆过生日的老年侨胞台胞“祝寿”。在和香港海盐同乡会保持密切联系的同时,和台湾台北澉浦联谊会经常交往,加强和旅台海盐同乡会张邦兴会长的联系,共同为增进海峡两岸的民间往来而不懈努力,为携手推动两岸和平发展添砖加瓦。
按照大侨务的观念,五年中和兄弟乡镇的侨联台联建立起横向联谊。和青田县台属联谊会一直互赠简报。并按照市侨联在澉浦召开的首次基层侨联组织联席会议建立的制度,定期和兄弟乡镇侨联交流工作情况。二00八年五月十三日,温州瑞安市塘下镇侨联22名基层侨联干部来澉浦考察交流侨务工作,双方都受益非浅。二00九年四月二十二日,温州瑞安市飞云镇台联13名基层台联干部来澉浦传经送宝,共同探讨了在台海形势发生良性互动的新情势下,如何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三十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为加强两岸人员往来,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做工作。通过这些横向交流联谊,使我们学到了不少宝贵经验,丰富了侨台工作内涵,开阔了侨台工作的视野,促进了本地侨台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2)搞好接待,加深乡情。
五年中,我们共接待回乡探亲、观光旅游的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480人次,一些“重点三胞”回乡,党委领导亲自参加接待。二00六年春节,有8位台胞搭乘春节包机来大陆旅游,我们知道后,当晚就在海盐“不夜城”大酒店设宴招待,令他们十分感动。出于故乡之情,台胞俞先生在二00五年、二00七年分别二次组团,带领许多台胞来南北湖观光旅游,我们每次都给予了认真接待。今年五月七日,武汉大学朱雷教授和海内外亲属一行6人回乡寻根问祖,我们全程陪同,热情接待,给海外同胞留下美好印象。五年中,我们还受公安机关委托,为171人次的“三胞”回乡探亲和商务活动代报户口,为25位台胞代办居留签注,为他们提供了不少方便。
(3)点滴服务,体现温情。
五年中,我们先后为26位侨眷赴港探亲办通行证出证明;为6位台胞向澉浦亲属转送美元或人民币;向4位港台同胞和14位侨眷台属不幸病故送花圈哀悼。平时,侨眷台属有事找侨联台联商量,我们总是力所能及给予帮助和服务。我们化了一年多时间,疏通两岸“渠道”,帮助台胞林先生送给妹妹的房子解决了过户手续问题。有的侨眷就业有团难,我们想方设法帮助联系工作单位。有的港胞通过香港海盐同乡会反映在澉浦的姐姐生活有困难,我们帮助向政府反映,并调动在福州的澉浦人相助,取得相关证明材料,最终在县、镇(区)、村三级组织关心下,使其晚年生活得到温暖。美籍华人陈先生陪同夫人来海盐中医治病,来时我们去看望,中秋节时去慰问送月饼,春节时上门拜年,回国时登门话别,使陈先生深感乡情的温暖,加之亲情的关爱,使他再三表示“家在中国、海盐、澉浦”,以后要常回家看看。有的侨胞出国定居后,祖屋年久日深,陈旧潮湿,提出要重建祖屋。我们积极帮助他和有关方面联系,解决问题。曾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领军上海“澉浦棉布帮”的南大街陈家,其遍布世界各地的后裔这几年不断有人回乡寻根问祖,我们抱着服务的理念,积极协助,增强了他们对家乡的感情。
平凡而又真诚的点滴服务,使澉浦镇侨联台联和海外“三胞”心心相连,不断激发起他们爱国爱乡的热情。据统计,五年中有14位“三胞”向家乡澉浦社会公益事业捐款11.7万元人民币,赠送敬老院沙发6只。另有台胞余先生三次表达慈善爱心,向家乡教育公益事业捐款3万元人民币。台资企业“浙江金享亿服装有限公司”二次捐衣捐物支援灾区,总价值超过20万元人民币,总经理还向海盐残智学校捐款1万元人民币,向澉浦台联赠送传真机一台,方便了镇台联的日常工作。二00八年上半年,澉浦镇侨联受浙江省委统战部原副部长步柏俦(澉浦镇南北湖村人)委托,将其遵母遗愿,捐献给家乡澉浦教育事业的10万元人民币落实澉浦小学,以其母亲名义设立“吴小宝助学金”,分学期资助在校贫困学生和奖励优秀学生。今年上半年,又有港胞徐忠伟先生继承父亲徐星海爱国爱乡遗志,捐款10万元人民币,委托澉浦镇侨联在澉浦小学设立“徐星海助学金”,重点关爱单亲家庭的在校学生求学。身为侨眷台属的澉浦镇侨联委员、台联理事,在五年中带头热心社会工作和公益事业,每年贴补侨联台联工作经费和奉献社会公益事业的捐款在10万元以上。
二、围绕中心,为经济社会建设服务。
(1)宣传发动,扩大招商影响。
五年中,我们不仅多次陪同来访的海内外客商实地考察走访企业和南北湖,还利用《家乡之声》简报,多次报导澉浦镇经济建设成就,出刊工业经济建设专刊,宣传经济建设的先进典型,反映经济建设的信息动态。每年配合南北湖旅游节,出刊宣传南北湖专版,去年还出了一期南北湖招商引资专刊,充分运用侨联台联手中的舆论工具,扩大澉浦镇和南北湖在海内外的影响。同时,抓住一切“走出去”的机会,积极宣传澉浦,宣传南北湖。五年中,镇侨联主席几次因公自费去港,每次都是抓住机会,宣传和扩大招商引资的影响。今年四月十四日至二十一日,澉浦镇台联组织56人去台湾访问旅游,基调就是上门开展乡情联谊,上门加强招商引资的宣传,因此,在台北乡亲招待酒会上,让浓浓的乡情始终体现在整个酒会。而在台南欢迎酒会上,通过现场互动,把澉浦和谐的社会环境和南北湖的自然美景宣传给台南的近四十位工商界人士,欢迎他们来澉浦和南北湖实地考察。
(2)牵线搭桥,力争招商成果。
五年中,我们在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直接领导下,又成功引进一个外资企业——浙江金享亿服装有限公司,一个内资企业——浙江英科水墨有限公司。如今,台资企业“浙江金享亿服装有限公司”已经完成8000多平方米新厂房建设,投入正常生产,目前还在新厂房旁边再租借3870平方米老厂房做仓库,计划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做大做强企业。而“浙江英科水墨有限公司”,在澉浦镇党委政府的关心下,投资1008万元人民币,完成新厂房基建,于今年全面投入生产。尽管遇到世界“金融风暴”,给企业带来诸多不利因素,但是“英科”公司还是力争今年实现可观的生产业绩。
(3)参政议政,为家乡经济社会建设服务
澉浦现有县人大代表1名,市政协委员1名,县政协委员2名。五年来,他们广泛听取当地群众意见,积极反映社情民意,勇于参政议政,向县人大提交议案20件,向市政协上交提案21件,向县政协上交提案58件,社情民意3件。其中一些提案已被政府和有关部门采纳,在家乡经济社会建设中发挥了作用。如:二00八年提出的“要求建立澉浦临港工业园区”的提案,得到园满答复,现在通过规划论证,正式确定长山河以东的澉浦区域,规划为临港工业园区,为澉浦经济的腾飞奠定了有利的基础。目前当选的侨台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继续保持本色,参政议政、建言献策,努力反映社情民意,为经济社会建设服务。
三、办好《家乡之声》,发挥家乡“窗口”宣传作用。
创办《家乡之声》,意在把澉浦人都调动起来,了解家乡,关心家乡,建设家乡。五年来,我们每年坚持出《家乡之声》8期,现在每期发行份数已达1250份,比二000年创办初期翻了一番多。五年中,有139人次的热心作者出于对家乡的感情,无偿给《家乡之声》来稿,有力地支持了《家乡之声》的连续出刊,有不少稿件还被其它报刊杂志所转载。五年内全国著名企业改革家步鑫生先生曾二次给《家乡之声》来稿,给我们很大的鼓励。《家乡之声》宣传家乡,歌颂家乡,围绕家乡这个主题,宣传家乡的人与事,歌颂家乡的古与今,不断地报导家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消息,不断地反映家乡变化的动态,不断地提供家乡招商引资的信息,使《家乡之声》成为海内外同胞、镇内外乡亲经常了解家乡的一个“窗口”,加深乡情的一座“桥梁”,受到海内外澉浦人的普遍喜爱。本地的许多侨眷台属同样十分看重这份《家乡之声》,作为乡土资料加以收藏,如果少收到一期,会直接找侨联台联要求补发。随着《家乡之声》影响面的不断扩大,不是侨眷台属的一些镇内外澉浦人也纷纷来人来信来电,索要《家乡之声》,给我们很大的鼓励。每年的圣诞节、春节前夕,侨联台联经常会收到不少来自国内外的贺卡贺信,感谢《家乡之声》给他们传递乡音。五年中有53位国内外乡亲资助《家乡之声》17.16万元人民币,2200元美金,给了有力的支持。得知台联组团赴台访问旅游后准备出一期彩版特刊,海盐县统计印刷厂厂长免费帮助印刷了2000份彩版的《家乡之声》,增强了宝岛行的宣传效果。
在办好《家乡之声》,做好家乡“窗口”宣传工作的同时,我们还在二00七年经过几个月的策划准备,主办了一场迎中秋,庆国庆的“情系故乡——澉浦之夜”广场文艺晚会。镇里、风景区、县里、市里乃至省文化厅、国家文化部的各级领导,和在乡的港胞台胞及当地五千多群众一起观看了演出,以澉浦人为主的170多位参演人员的精彩表演,展示了侨乡澉浦千年古镇的文化底蕴,反映了富有传统的澉浦群众文化基础,表明了群众要求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热切愿望。演出期间,二次串插侨台知识有奖问答,台上台下热情互动,使侨法和涉台知识得到有效的宣传普及。
四、夯实基础,加强自身建设。
二00五年至二00七年,省侨联决定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侨情调查工作。澉浦镇被列为27个市、县、镇试点单位之一。同时,嘉兴市台办台联也发出通知,在全市开展台情调查。在本地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们克服人手少,时间紧、任务重的困难,依靠各村联络员的紧密配合,经过加班加点的努力工作,如期完成任务,为市、县全面推开侨情调查提供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为此,澉浦侨联在二00六年获得市、县“侨情调查先进集体”荣誉。
五年来,我们始终把加强侨联台联班子成员的自身建设放在工作的首要位置,每年都要组织集体学习,同时根据兼职的特点,大多都有自已企业工作的实际情况,强调自觉学习,把集体学习和个人学习结合起来,及时了解中央的方针政策,领会中央重大决策的精神。党的十七大召开以后,我们不失时机在组织集体学习的同时,还向每个村的联络员和五届侨联台联的侨眷台属代表每人赠送一本“十七大文献”,加强个人学习。每年年终,都要召开一次侨台工作年会,围绕党委政府的工作大局,总结一年工作,部署明年计划。二00七年,嘉兴市侨联在澉浦召开全市基层侨联组织规范化建设现场会,我们借会议东风,进一步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使澉浦侨联台联在制度化,规范化的道路上得到健康发展。
二00八年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我们在本地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迅速在侨台界开展抗震救灾募捐活动。侨联台联成员主动捐款,“三资”企业的“老总”和员工积极捐款,侨眷台属自觉捐款,使救灾捐款金额达到10多万元。
五年的侨台工作,得到了各级领导和党委政府的肯定。二00七年,澉浦镇侨联被浙江省侨联命名为 “省示范性基层侨联”组织,也是浙北唯一获此荣誉的乡镇基层侨联。二00八年十二月,又被嘉兴市侨联评为“嘉兴市基层侨联工作先进集体”。澉浦籍侨胞,加拿大魁北克大学终身教授卢焕章博士经过层层推荐评审,获得“浙江省海外留学英才奖”,也是海盐县唯一获此殊荣的海外侨胞。不久前,卢教授被市里聘为海外顾问。二00六年,根据侨务工作年限等条件,赵荣华、吴跃生、李荫根获得浙江省侨联颁发的“为侨奉献奖”荣誉证书和奖章,也是海盐县唯一获得此奖的三位同志。在今年上半年召开的嘉兴市第五次侨代会上,澉浦镇侨联主席赵荣华荣获“嘉兴市侨联工作先进个人”、“嘉兴市侨界十佳创业者”称号,吴跃生获“嘉兴市基层侨联组织先进个人”荣誉,卢焕林获“嘉兴市归侨侨眷先进个人”荣誉。这些成绩和荣誉的取得,应该归功于澉浦镇(南北湖风景区)党委、镇政府和南北湖风景区管委会的正确领导,归功于市县统战部和各级侨办台办侨联台联的关心和指导,归功于海内外家乡同胞和本地侨眷台属留学生家属的支持和帮助,归功于各村党支部村民委联络员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和配合。在此,我代表五届侨联台联委员会向所有关心、支持、帮助澉浦镇侨台工作的各级领导,各位代表、社会各界、海内外家乡同胞和本地乡亲,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致以崇高的敬意!
回顾五年的工作,我们也认识到,由于自身学习不够和工作水平有限,侨联台联在工作中还存在很多不尽人意的方面,离海内外家乡同胞和侨眷台属对我们的期望,离各级领导、党委政府对我们的工作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工作中遇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有待不断地探索和研究。我们欢迎各位领导,各位代表、各位乡亲朋友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出宝贵意见,鞭策我们把今后的侨台工作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