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吴关金离开我一年了。但他那慈祥的面容,高大的身影,苍劲挥毫书写的神态,孜孜不倦教我学书法的情景,使我时时想爷爷。
爷爷的书法风格俊秀、稳健,好而不乱。一九八七年入选嘉兴市书法家协会会员、海盐县民间文艺界协会会员。
爷爷一生与书法结下不解之缘,正草隶篆,无所不精。最喜欢书写唐诗宋词中的名篇,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张继的“枫桥夜泊”,苏轼的“赤壁怀古”等等,都是他的佳作。爷爷做事十分细致,每当他在书写作品前,先在桌上垫好毡毯,再铺上宣纸,接着估算字的格式,然后饱蘸浓墨,一笔一划,苍劲有力,一付老花镜下的双目聚精会神、专心致志,就是我站在他旁边都没有发觉,偶尔稍有不慎有一字或一点败笔,他仍坚持写完全文,但听到的却是他声声叹息,不作正稿,换纸另起开头重写,直到满意为止,才肯盖章落款。爷爷就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已,以身作则,从不半途而废,这是永远值得我学习的。
爷爷对下一代的教育要求十分严格。记得在我十二、三岁时,那时爷爷刚从上海工厂退休回家,就开始教我写毛笔字,亲手为我写字帖,都是些“三国演义”中的章回故事名称,如三英战吕布、增兵减灶、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等等 ,细看字帖一笔一划成熟老练。他先对我说明书法的要领,笔杆要握直,落笔要大胆,干净利落,然后开始手把手的把笔指导。当时我觉得他那双布满老茧的手是那样的坚强有力,慈祥的脸上透露出几分严肃。从此后不管刮风还是下雪,他都要我每天写一小时。就是在白雪皑皑的冬天,每当我桌上摆开笔墨纸砚练书法时,身穿中装棉袄,戴着一付老花镜的爷爷就会出现在我的书桌前监督,有时帮我加点墨汁或翻一页字帖,有时抚摸了几下我的头,可见爷爷对我是那样的关心和疼爱。以后,每隔一段时间,爷爷就会对我的字进行批改和评价,他对我的点评是大字缺乏腕力,小字过于娟媚,有点华而不实。如果偶尔有几个字写得比较入门时,他不是当面表扬,而是记在心里,要求我下次更上一层楼。每当回想起这些往事,一股酸楚就涌上我的心头,泪水顺着脸颊止不住地往下流。
爷爷虽然已经离开我了,但他那俊秀、洒脱的书法和严格教育下一代的风范却永远鞭策着我,激励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