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电话:0573-86513310
举办单位:海盐县澉浦镇归国华侨联合会 海盐县澉浦镇台胞台属联合会

我把夫人“赶回家”

网站编辑:海盐县澉浦镇归国华侨联合会 │ 发布时间:2019-04-17 

    “三八”国际妇女节快到了,仅写此日记,献给当年的“凤凰山下十姑娘”、献给家乡的妇女姐妹和父老乡亲。

    2010年,是“三八”国际妇女节100周年,浙江省海盐县妇联来电话,通知夫人邬丽娟去参加纪念座谈会。她很高兴去,但又不想去。与大多数女同志一样,家里的事,忙里忙外,忙大忙小,任劳任怨,从不计较,但是,让她去外面走走可就难了,好说歹说总说不去,理由是一个人出去,东南西北也分不清楚,怕出洋相。  

    本来,碰到这样的事,她实在不想去,我又因要照顾小孩上学走不开,只能作罢,可这一次我总觉得无论如何应该让她去。于是,我首先给海盐的侄女打了电话,请她抽时间到加兴车站接伯母,堵了她不知东西南北的借口。这里,我送她上车,那边又有人接她回家,几乎成了门对门在线服务;同时又征得了儿女和小孙子的支持,他们一致认为奶奶应该出门去走走;有了这个把握,我才替她买了到嘉兴的动车票,就这样软硬兼施,终于把她“赶回家”。

    说真的,妇女同志年青时要忙工作、忙家庭,年老后更是一心扑在家庭上,应该找机会让她们去走走、看看;再说大自然确实太美了、中国的历史文明太悠久太丰富了、祖国的发展太快也太精彩了;而家乡又是那样的让人魂牵梦绕……

    当然,我这次下决心把她“赶回家”,还是因为一段历史往事,儿女们并不知情,知情者也渐渐淡忘,可那不仅是她光荣的经历,也是家乡的光荣,是一段至今仍具时代意义的历史: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国家正处三年困难时期,她正好高中毕业,原本满怀希望的她,因家中缺少劳力,不得不放弃梦想,毅然回家与姐姐一起种田,以养家糊口。

    但心中萌动的知识让她联络了几个小姐妹,成立了“十姑娘”棉花科学实验小组,她们打破了当地传统的农耕方式,用细致的观察、系统的记录对照、合理施肥浇水等科学管理的方法,创造了当时的皮棉亩产新纪录。她们亦成了当年浙江省的劳动先进集体。

    于是,浙江省海盐县“风凰山下十姑娘”的事迹,成了那个年代农业科学实验的一面旗帜,《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全国各大报刊,普遍报导了这一消息,而那张装束朴实、露着一张张憨厚灿烂笑脸的照片(见下图)也传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还穿越时光隧道,留在曾经历那个年代的人们的脑际。

    风凰山下十姑娘科验小组一代又一代传了下来,据说传了三代。后来,她上了浙江农业大学,圆了大学梦;再后来,一个同是澉浦人的福建省级机关先进工作者与之相识、相恋、相爱,结了婚,在福建安了家……悄然之间,风华已过,成了今天不愿轻易离开家门的老太太。

    虽然我并不了解“凤凰山下十姑娘”的今日情况,但是,事隔近五十年,海盐县妇联能专门通知远在千里之外的她去参加纪念座谈,已足可见当地政府,对这些姑娘们的行为的肯定和尊重。

    今天,我们崇尚和提倡科学,纪念这段历史,让这个五十年前的普通科学实践活动,更具有了现实的时代意义!事实也确实如此,如果不是依靠农业科学的实践和发展,怎能想像,同样的土地,过去连四万万同胞也难逃饥荒,今天却让占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十三亿中国人过起了丰衣足食的生活。

    毫无疑问,科学种田是中国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必由之路和根本出路。

    因此,应该让她暂时放下家务,去与昔日的伙伴们一起分享曾经的辛劳和光荣;让她去感受在科技之光照耀下家乡新农村和现代农业的发展;让她去体察政府对科学兴农的重视和尊重;也借此表达我对广大妇女;对科学发展、振兴中华之情怀!,这就是我狠心把她“赶回家”的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