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个有着辉煌历史的千年古镇,但在历史的进程中,她却不幸有过漫长岁月的黑暗长夜。尽管澉浦城是我们儿时心目中的一座“大城市”。巍峨的城墙、深遂的城门洞、整洁的街道、白墙黑瓦的深宅大院、神秘而肅穆的一座座庙堂,特别是街两边毗连的商店中琳琅满目的物品,见过的、未见过的,认识的、不认识的,真是大开眼界;包子店、油条店、稻香村里的诱人香味,食品店里招人眼球的各色糖果糕饼,都曾惹得我们馋涎欲滴,澉浦俨然是一个商业繁荣的“大”城镇,展示了她在农耕社会曾经有过的辉煌。
但是一到晚上,商店一关门,除了大、小街角上那高悬的煤油灯(后改为气灯)表明她白天曾拥有过的繁荣以外,整个镇子与四周的农村一样,沉浸在昏暗的长夜中,这种现象竟延续了千百年。
当然,近代朱斐章家的喜庆、小街角百货公司招揽生意,都曾从上海拉来发电机,使家乡人欢欣地见到了电灯带来的光明,但到底是临时之举,热闹过后仍然是漫漫长夜,直到一九六二年,澉浦还是一个没有通电的乡镇。
一九六三年,随着国家经济的恢复,农村逐渐有了生机,当时的澉浦公社领导认识到如不解决电气化,澉浦将无法从根本上摆脱落后面貌,所以下决心解决电力问题,成立了照明委员会,公社副书记陈志潜同志亲自任主任,供销社吴金官等同志为委员,不知道照明委员会还设了什么机构、有什么人参加,反正实际办事的只有会计李秀英同志和我二人,我之所以被选中,是因为我是浙江电力专科学校的毕业生,那时正值我响应党和国家号召,从福建返乡务农。不过,我是学建筑机械的,输变电仅是我的辅课,但在当时选一个电字头科班出身的人也算靠谱了。我也觉得责无旁贷就欣然从命了。由此我成了澉浦的笫一任电工。
第二天,我与李秀英同志就出发到通元电管所联系开工事宜,事情十分顺利。原来海盐县电力局,为了实现全县乡镇全部通电目标,决定全力支持澉浦的通电工作,指定通元电管所负责落实。电管所确定电工老王同志到澉浦帮忙,经与老王商定第二天就正式开工。
说到这段往事,多么感慨于当时机关层次之简化、手续之简便。于是,我们带着首战告捷的喜悦,一人背起登高板、一人扛着挖洞铲高高兴兴地回来了。
第三天,老王同志带领我勘查线路、确定杆位后就开始挖洞了,本来挖洞是一件比较专业又十分劳累费时的工作,但由于我小时候就曾使用过三面快(一种专门用来挖稻根的工具),所以用这个类似的工具就显得十分得心应手,挖得又快又好,这让老王大出意料十分高兴,我们的工作进度也因此大大加快,原计划十天半个月的工作我们一个星期就完成了。接着立电线杆和架线更是顺利,大约二十天时间线路就架好了。但在安装变压器时遇到了困难,在通往变电所的路上,有一道门只能容一个人通过,变压器重达六七百斤,本来四个人抬改两个人抬,还不行,我毫不考虑就顶了上去,因为我在队里劳动挑过二百五六十斤的羊灰(家乡的厩肥),还挑断过二根扁担、踩塌了田埂,自信可以胜任,结果确实扛住了重压顺利地通过了那道门。变压器也很快安装完毕。通元电管所来支援澉浦的电工老王同志也回去了,虽然,我连他的名字也未记住,但他却永远是我真正的师傅,也感谢他为澉浦的电力建设做出的贡献!我希望澉浦政府在编写工业和电力发展史时,能夠记住这位师傅的汗水。
说来也许你不信,当年澉浦安装的第一台变压器的容量只有二十仟瓦,以现在一个普通城镇居民家至少有一台空调、一个热水器、一个电饭煲等基本电器计算,最多可供几十户使用,但当时照明几乎是唯一的用途,除了公社、供销社、学校以外,一般家庭只装二、三盏电灯,所以尚可满足初时之需。澉浦的房子大多是深宅大院,要装电灯还着实让我忙乎了好一阵子,期间,还请了湯恵良和湯菊仁等同志帮忙,才很快满足了群众期盼光明的渴望。
列宁在论述苏联建设共产主义时,曾形象地把其称为苏维埃加电气化,可见电力在现代社会建设中之重要。有了电,当时的公社大门口办了一个“弹棉花社”,也许就是澉浦第一家的社办工厂(确切地说是工埸)),接着又帮大街角上的豆腐店、包子店,西大街上的切面店安上了电动机。这些手工作坊自然就成了这个千年古镇上的笫一批“电气化”项目。
但澉浦真正意义上的电气化项目,应该是澉浦甪里堰翻水站了。澉浦三面环山一面靠海,地势较高,易旱少涝。历史上,以甪里堰筑坝为界,将水系分为上河和下河,澉浦属于上河水系。县里为解决澉浦干旱,决定在甪里堰建翻水泵站,干旱时将下河的水泵入上河。公社将任务交由照明委员会负责,我就自然担起了这一任务。建设之艰辛无须细说,有些故事也始终挥之不去。但在公社领导和大家的一起努力下,翻水站终于建成。在这过程中,我也第一次把学校学到的知识,直接应用到工作中并取得了成功……
一九六四年初,国家经济进一步好转,澉浦的工业化也在艰难萌动中,不到一年时间,建起了一个个电灌站、碾米厂,就在这时,福建省建委不断来信催我回福建工作,省人事局还发来正式调令,我多么舍不得离开家乡澉浦啊。由于当年我是向省委写报告自愿支农,单位才同意我返乡的,约定经济发展需要时服从组织回去工作,我感到左右两难。本想借助海盐县水电局为我找个借口留下来,不巧的是,那天局长因处理紧急事故不在机关而未遇,回家又接到了第二份调令,无奈之下,我只好告别同事,亲人,告别家乡去福建了,这也成了我的一大遗憾。
今天,我之所以要说这段往事,首先是为了表达我这个远离故土的澉浦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其次是想说明,电力建设的先行作用是何等重要;当然我也想让人们不要忘记澉浦前进发展中的每一个“脚印”, 因为,正是这看似平凡的一个个历史“脚印”,才把我们带入了今天正在建设现代文明的澉浦,让千年古镇赶上了祖国快速前进的步伐。
(作者系福建省投资开发总公司原常务副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