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电话:0573-86513310
举办单位:海盐县澉浦镇归国华侨联合会 海盐县澉浦镇台胞台属联合会

教子育女的楷模 ——记我的父亲和母亲

网站编辑:海盐县澉浦镇归国华侨联合会 │ 发布时间:2019-04-25 

  我父亲姚德云和母亲翁密囡,他俩不但以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忘我出色的工作和夫妻间互敬互爱的高尚品质,感染和影响着子孙们的健康成长,而且在教育子孙方面也是严格有方,循循善诱。无论是处在顺境还是逆境,父母亲总是不忘对我们谆谆教导:人生在世,不管在什么岗位上,处在什么环境中,都要有所奋斗、有所作为,做一个诚实的人,有道德的人,对人民有贡献的人。

  父母亲对子孙们的教育有所侧重。父亲偏重于政治思想和工作能力上的教育和培养,而母亲则侧重物生活自理、劳动习惯、待人接物、人际关系上的教育和培养,当然也不完全分家。1960年,父亲光荣地出席了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群英大会,受到了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兴奋异常。回来后,即把全家人召集在一起,激动地把在北京的情况给我们讲述了一遍,接着对我、弟弟和妹妹说:“你们现在虽然年纪还小,但从小要树立远大的志向,长大后为国家、为人民干一番事业。”那时,我是12岁,弟弟9岁,妹妹只有3岁,小弟还刚出世。虽然道理我们还不懂或似懂非懂,但都知道要像父亲那样做事,把父亲当作榜样。1966年下半年,史无前例的“文革”以其莫须有的罪名把父亲“打倒”,精神和肉体上受到极大的摧残,但就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父亲还是不忘对子女们的教育。有一天半夜,我和弟弟偷偷地溜到“牛棚”里看望父亲,父亲面容憔悴,十分疲惫,我和弟弟忍不住哭了起来,这时,父亲慈祥地抚摸着我俩说:“不要哭,爸不是很好吗!要坚强些,相信党一定能把你爸的事情弄清楚的。”接着说:“回家后要关心你妈,多帮妈做点事,分担你妈的心理。”并说:“你绝不能参与学校的派系斗争,更不能批斗学校的领导,还要保护好自己。”正是父亲的谆谆教诲,使我们懂得了做人的道理,明白了爱什么、恨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从而使我们在踏上工作岗位后,有了做人的准则和干工作的方向。

  母亲对我们的教育是朴实无华的,她以中国农村勤劳善良的妇女形象,一言一行地哺育着我们成长。我从7岁开始就去学种田,每次母亲总是手把手地教着我,不厌其烦,使我慢慢地学会了种田。会种后,母亲又悉心指教我怎样才能种得又快又好,后来我成了与我差不多年龄的小伙伴中种得最快的一个。10那年,正是大跃进时代,大队里举行小孩插秧比赛,各小队选拔出14名小伙伴参加比赛,结果我获得了第一名,还奖到了件汗衫。这件事我至今记忆犹新。还有一件事也使我终生难忘。14岁那年夏收夏种期间,学校放农忙假,于是我就在家里帮妈干农活。那时,大队小学就办在我家的老房子里,一到四年级一个复式班,我大弟在这个班读三年级。一天,我和妈妈一起劳动,中间妈叫我回家拿秧田绳,当我回家经过老房子时,看到三个小男孩正起劲地把我弟绑在“四看柱”上,这时我火从丹田起,冲过去扇了三个小男孩几个耳光,并“救”出了弟弟。事后这件事被母亲知道了,她平静地对我说:“同学之间有时吵闹一下,这是他们的事,相信老师会处理好的,你怎么好去打人家耳光呢?这就是你的不对了,明天向他们道歉去。”谁不爱自己的孩子,不心痛孩子,可母亲那博大胸怀和慈母般的崇高心灵,深深地教育了我应该怎样做人,怎样处理同事间的关系,使我至今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总是把友情放在第一位。

  父母亲对后辈教育和培养的实例实在是不胜故举,他们以一生的言地潜移默化地感染和熏陶着儿孙们茁壮成长。反过来,后辈们也始终以父母为榜样,牢记并实践着父母亲的厚望。现在,我们这一代兄弟姐妹四人都已成家立业,也都做了父母,并在各自的岗位上作出了应有的业绩。我从一名大队“赤脚”老师开始奋斗,先后完成了中和大砖学业,并走上了学校领导岗位,曾任校长兼支部书记,使学校多次荣获省和全国先进集体,成为嘉兴市乃至全首知名度较高的学校之一。98年调县教育工会任专职副主席,主持教育工会日常工作,使县教育工会先后被县总工会、省市教育工会授予先进集体。个人也获得了县优秀党员、“十佳”教师,市“教育百杰”、优秀教育工作者、省家庭教育先进工作者、省市优秀工会工作和全国优秀工会积极分子等多项荣誉称号。大弟弟原是农民,改革开放的春风唤出了他的聪明才智,办起了海盐县第二羊毛衫厂,后更名为海盐新萌制衣有限公司,还创办了中外合资企业——杰创电脑针织有限公司,目前已成为年产值达7000万元,职工达1000余名的县“小巨人”企业,成为市、县的优秀私营企业家,省先进私营企业,为县、镇经济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小弟是国家公务员,大学本科毕业,在县财税系统工作,先后任武原、澉六、澉通等地税务所的领导,现任县财政地税局办公室主任。他任劳任怨,勤恳工作,多次被评为市、县的先进工作者。小妹也是农民,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摸爬滚打,创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贡献。孙辈们也不负众望,努力奋斗,正在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奋力开创灿烂的明天。

  每当逢年过节,大家庭20人团聚在一起,互相交流、互相祝福、互赠小辈们压岁钱,并共同祝愿父亲和母亲健康长寿,笑口常开,欢度晚年。这时俩老总是激动得热泪盈眶,动情地呼喊:“同福!同乐!”要知道,这幸福的大家庭,正是父母亲要含辛菇苦,为人师表,谆谆教育子女得来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