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登·(续)
常棠澉浦述春秋
谈了户口和贸易问题,我们再来关注一下生长在澉浦地区的一位读书人。绍定三年(公元1230年)澉浦镇出现了一件足以震动全国的文化事件,那就是《澉水志》开始撰写。这部以镇作为叙述对象的史志著述,不仅在海盐历史上是第一次,就是在中国历史上也属首次。它的作者就是海盐澉浦人常棠。常棠祖上世居澉浦已有四代,其曾祖在宋绍兴年间曾官至御史中丞。到了常棠这代,也许是看到南宋官场没落腐败的原因,故隐居在澉浦而不愿出仕。他在隐居地房前屋后种满竹子,以示品节。在这个澉浦历史上最为纷繁热闹的时代,常棠似乎并没有被漂浮在空气中的铜臭气所吸引,而是沉下心来实践自己的使命,那就是读书。除了读书,他对流行于当地的掌故、山川、名物等地方历史文化非常关注和留意,心中逐渐产生一种愿望,他曾向当时澉浦镇镇尹(相当于现今的镇长)罗叔韶提出:“郡有《嘉禾志》,邑有《武原志》,其载澉水之事,则甚略焉。使不讨论闻见,缀辑成编,则何以示一镇之指掌。”意思是说,现有的郡志、县志所载的有关澉浦的史事,非常粗略,如果不对史籍、史迹、传说等进行认真的研究和探讨,将其编辑成书,怎能展现一镇的历史和掌故?罗叔韶很钦佩常棠的见识,并钦慕他的学识,因此,鼓励他编纂一部澉浦镇志。常棠就此沉下心来,专注于此项研究和著述,经过26年的艰辛努力,《海盐澉水志》八卷,终于在宋宝佑四年(公元1256年)成书。《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对这本镇志做了这样的介绍:“叙述简赅,纲目该备。而八卷之书,为页止四十有四。”用现在的话讲,就是言简意赅,条理清晰,短小精悍。此后,明、清、民国先后有人以常棠的《海盐澉水志》为基础,续修澉浦镇志达四次之多。常棠的《海盐澉水志》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镇志,揭开了中国人编纂镇志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