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电话:0573-86513310
举办单位:海盐县澉浦镇归国华侨联合会 海盐县澉浦镇台胞台属联合会

澉浦古城墙

网站编辑:海盐县澉浦镇归国华侨联合会 │ 发布时间:2019-04-08 

   澉浦历史悠久,素以古镇著称。《水经》云:“东南有秦望山,旁有谷水流出为澉浦。”“澉浦”之名盖由此出。由于古镇负山面海,地势险要,历代为浙北重镇,有“弹丸一地东南重”之称。

    澉浦于唐开元五年(717)置镇,迄宋元均无城廊。明洪武五年(1372)五月二十一日倭寇从海上犯境,后又不断杀掠百姓。十九年(1386)九月朝庭始命筑土城,城周长八里一十七步,高二丈四尺五寸。濠堑周围九里三步,深一丈一尺,阔五丈。永乐年间用砖石包砌。正统年间又以重石修葺。嘉靖年间增筑敌台十六座,设陆路城门四座,东曰延春,南曰靖溟,西曰肃武,北曰拱辰,门外各有吊桥。西南角并有水门一座,内曰活源。外曰通储。清顺治十五年(1658)重筑城垣楼铺。康熙五十七年(1718)重修城垣。乾隆二十八年(1763)兴修女墙瓦楼。咸丰九年(1859)于四城门吊桥内各设关厢一座。

    澉浦古城墙是一座布局得体,结构精巧,又十分雄伟坚固的城廊,城内长街深巷,纵横交错,民宅商铺,麟次栉比,在嘉禾一带独秀一方。澉浦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古城墙见证了这一切。数百年来,在古城墙下发生了一次次可歌可泣的战斗场面,它为保护老百姓的安宁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解放后直至“文革”前,澉浦古城墙保存基本完好。

    1978年,开挖杭嘉湖出海排涝工程之长山河,河道自北向南需穿过澉浦城而入海。施工中无奈先后拆毁北、东、南三面城墙,城河或填塞,或用作鱼塘,但西城门处还存有一段百米长的残墙断壁。1992年,海盐县人民政府对这段古城墙遗址进行了修复,并作为历史文物加以永久性保护。

    这段古城墙现成了千年古镇的象征,它由城门、城亭、城墙、护城河组成。在旧城门旁又新筑一座城门,形如南京中山门的双城门。同时,在澉浦镇侨联主席赵荣华先生的资助下,城门上又新立一座肃武亭,亭子飞檐翘角,龙脊缠绕,雕栋画梁,黑匾金隶,十分隽永典雅。亭子上四柱镌有两联,东联曰:“出游名山大海小西湖,入访谷水古钟老银杏”;西联曰:“唐建镇明筑城,南国坐标吴越界;宋通商元兴曲,东方唱彻海盐腔”(张玉生撰),两联惟妙惟肖地将古镇澉浦的历史风韵表露得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