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村,有澉浦侨村之称,追溯侨村的来历,应与葫芦湾出海撑船者有关。
清光绪年间(约1880年前后)胡芦湾出现了第一个海员金有福,先在上海至汉口长江线船上撑船,后经人介绍,在英国太古公司做管事。在海外操劳13年后寄钱回家,旋即返乡。光绪后期(约1900年前后)金有福引荐长子金大坤次子金孝坤去外轮撑船。金大坤后来在外轮做过管事,收入较丰,回家修建房屋。民国初年,他又介绍胞弟金笑坤、姐夫李文荣、外甥李凤祥、亲戚林李庆、步文荣、李荣男等从事海员工作,至此,金有福家有四位海员,成为葫芦湾的海员之家。
李凤祥曾在中国三北轮埠有限公司任管事,在外洋轮辛劳四十年之久,抗战胜利后回家兴建房屋,新中国成立后回乡。他先后引荐胞兄李士祥、儿子李通和亲戚金金贵、周永嘉、周鸣岐、金正华、林银坤、金荣贵、金荣甫、李和尚等12人从事船上海员工作。其中李士祥抗战时定居印度加尔各答,在大吉历开饭店,在那里去世,有子在。李通15岁进无线电工程学校,后在船上当电报员,收入丰厚,现其儿子志浩等在香港九龙安度晚年,女儿志宝移居加拿大。金正华去世在台湾,有子金傲勋,为台湾电影编导,已故世。林银坤抗战时去台湾,后去美国13年,晚年回国定居,已故世。金荣贵兄弟,抗战时去台湾,有子女在台。李和尚,1941年运煤去缅甸仰光,海途中船被日本飞机击沉,幸被搭救上岸,辗转抵贵阳,设摊买卖6年,1946年回家,已故。
随着前辈从事海员工作足迹,葫芦湾的后代海员承前启后。如跟随堂兄林季庆外出撑船的林耀庆,曾在英国太古公司任管事,1981年九十余岁高龄,在香港逝世。长子林子祥承父业撑外轮,虽故世,但二子同在香港定居。次子林春祥和子女现在香港,生活很好,对家乡很有感情。由林耀庆引荐,张季茂、张狗男、林桂通、林凤庆、林关凤、林运通等,也先后去船上工作。林运通一直在挪威轮船公司做大司务,1963年返乡定居。林富奎跟叔叔林银坤出海,后去台湾定居。周永嘉跟表兄陆斌嘉出海,曾在外轮做大司务,他乐于助人,为留台去美的乡亲联系通信,帮助了许多人。周永嘉十分关心家乡的社会公益事业,出资捐建葫芦湾小学,修筑葫芦湾道路,为澉浦中学、敬老院、钟楼捐款,其子女均定居香港。这样亲友互荐,历经数代,葫芦湾仅从事外出撑船工作的就有三四十人之多。另外,永乐村台胞林贵荣、港胞步仁甫等也对家乡的社会公益事业作出了贡献。
现在永乐村侨居国外和留居香港台湾的有20余户,100余人。如李云年、金顺观、朱浩囡、林春祥、林浩忠、林建忠、金章甫、周永嘉之女周慧萍、李通之子李志浩、李文明之孙李华、林富奎、金荣贵等家庭。有涉侨户30户,侨眷台属130余人。侨胞港胞台胞大多曾回家探亲,更多的是通过频频书信,互相联系,与家乡联系。永乐村的侨胞侨眷台胞台属,过去未断眷眷故乡情,如今更有拳拳故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