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电话:0573-86513310
举办单位:海盐县澉浦镇归国华侨联合会 海盐县澉浦镇台胞台属联合会

从“丑小鸭”说起……

网站编辑:海盐县澉浦镇归国华侨联合会 │ 发布时间:2019-03-21 

  我的网名叫“丑小鸭”。开始不为大家接受。朋友说:“那么难听。你又不丑么!”我的支部书记还非要我改名不可!坚持这个网名,是我难忘苦难的童年和曾经满目苍夷的家乡。 

旧社会的丑小鸭

     1937年11月5日(农历十月初三),日军在金山卫登陆。此后,日寇便一路烧杀抢掠到我的家乡海盐澉浦。从1938年的7月下旬至8月上旬,澉浦城里以及东周门、磊桥头、潘虎路桥、王家堰、吴家埭、六里堰、孙湾里、王家场、施家埭、汤家团、李家埭到处都是火光冲天。无数的民房被日军放火烧毁,无数的平民百姓被杀害。

  母亲告诉我:“东洋人来放火时,他们都躲在东海池横头的芦竿岗里,直到东洋人走了才回村”。那年我父亲逃难去了上海,杳无音讯。家里只剩下奶奶和怀孕的娘。等他们进村,看到三间正房已经烧光,只剩下烧焦的柱子还在冒烟。村里乡亲帮忙救火,才保住了厨房。房子被烧以后,母亲就住在我外婆家。母亲因四处逃难、担惊受怕,怀孕7个月就生下了我。早产,加上母亲生病,没有奶水,我是又瘦又小。大我10岁的小姨常取笑我,说小得像只猫,可以装在蒲鞋里。可不就是一只活脱脱的丑小鸭?

  当时李家埭被日军烧剩的房子不到三分之一。我家仅剩的厨房只能放一张小床。我只好跟着大人住到邻居家里。有时住在人家羊棚边,半夜会被羊叫醒。吃的大都是麦麸、米糠加一点米进去,喝上白粥是奢侈品。小孩盼过年,过年能穿新衣新鞋,可我都没有。我爸是皮鞋匠,皮匠的女儿没鞋穿。我娘和所有澉浦妇女一样,要种田、看蚕、饲羊,还要带孩子烧饭,什么样的活都要干,没时间做鞋。过年了,二姨常教我唱山歌:“新年换灶头,就是格付老套头。”开始我不懂就跟着唱。回家还唱给娘听,娘很无奈。慢慢知道她是在取笑我,说是新年了我还穿着那身旧衣裳。二姨再唱的时候,我就回她一句“你也是老套头。”二姨知道,我长大了。

新中国的幸运儿

  8岁那年,我跟着父亲到嘉兴读书。小学毕业我考上秀州中学,因交不起学费就读了初师,可以不交学费,也不交饭钱。三年后当了小学教师。教了一年半书,文教局选送我读普师,除了吃饭还有助学金。 

  1958年,经过层层选拔,我和其他地区5名代表被推荐去北京,参加全国第一次普通话教学成绩观摩会。来自25个省市141名代表,5天表演了150个节目,经评议我省获得团体奖,我得了二等奖。中央台拍摄了新闻纪录片。8月4日全体代表在中南海紫光阁受到周总理和陈毅副总理接见并合影留念。陈毅副总理还和我握手,嘱咐我们一定要学好普通话、教好普通话。会上,国家文改会主任、“延安五老”之一的吴玉章先生亲笔给我题词“吴洁敏同志大力推广普通话”。从此我走上了一条教学推广研究普通话的道路。多年来,我把吴老题词放在书的扉页上,激励我勇往直前。

  1988年我开始研究汉语节律,先后出版了20多本著作和教材,发表了一百多篇论文。1991年我晋升杭州大学教授,1992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99年我退休,但我没有停止工作。2001年与朱宏达合作的《汉语节律学》获教育部全国高校社科成果奖,后又获浙江省社科成果突出学术贡献奖。2012年教育部公布我编著的《新编普通话教程》(第四版)为“十二五”普通高校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2013年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成果鉴定优秀。我研究的成果在国际汉语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学、幼儿口语教学中应用效果显著。曾应邀去北大、北语和中央语音培训班作讲座,并去中科院声学所、自动化所、心理所及南师大、浙师大等讲学,还四次应邀去美国巡回讲学。

  这些年有点忙,但很充实。有人问我为啥?我说:退休了还能老有所为作贡献,那是一种幸福。一只旧社会被踩在脚底下的丑小鸭,是家乡哺育了我、国家培养了我,给了我那么多荣誉,我理应发挥余热。今年我80岁。家里子孙满堂,儿孙孝顺,老爸104岁,身体健康,每天风雨无阻到城里喝茶。我感到很满足,也很幸福。

  记得1987年去西德参加国际会议,看到华侨家厨房、厕所摆着鲜花。有位教授问我:“中国什么时候能赶上现在的德国?”我说:“50年吧!”他们摇头笑了。有人说:“不知100年能不能实现?” 1992年在马来西亚讲学,看到大学教师都有小楼、汽车。心想不知什么时候我们也能有车有房?没想到仅仅过了二三十年,我在国外看到的一切,在我的家乡——一个农村小镇都已经实现了。如今,在家乡澉浦,农民家屋里放点盆盆花花、养点金鱼宠物都已经很平常。我看到家乡澉浦小学的老师上下班都开着小汽车。农民,包括我老家的亲戚,住的几乎都是小洋楼、小别墅了。

  我喜欢杨牧的诗:“没有离开故乡的时候,故乡是一幅铺在地上的画,我在画中走来走去……远远地离开了故乡的时候,故乡是一幅挂起来的画。”

  我接到过新加坡老板的电话,要买断我著作的版权;美国公司老板要买下我们研究的专利,我都拒绝了。外国人为什么感兴趣?是他们看到它的价值。红妹校长说要给我一间专家工作室,我很乐意能为家乡作点贡献。今年是澉浦置镇1300年。我想,让故乡这幅能让我走来走去的画,更加美丽,更加动人。

  

    吴洁敏 1938年生于澉浦镇澉东村李家埭。浙江大学汉语教授,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教育分会顾问、世界汉语教学学会终身会员。从事汉语教学研究50多年。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99年退休后被浙大返聘专门从事韵律研究。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含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语委课题等10多项。在《中国社会科学》《中国语文》等发表论文100多篇,出版《汉语节律学》《朱生豪传》等著作教材20多本。首创“节律朗读”和“情韵朗读”模式,在国际汉语教学、语文教学及幼儿口语教学中应用,效果显著。成果编入《二十世纪中国语言学》《中国语言学的回顾与展望》及高校教材,获中国图书奖、全国高校社科科研成果奖、国家出版总局音像图书奖等省部级以上奖12项,在新华社、中央台及《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浙江日报》和美国和新马等50多家媒体报道;应邀赴美、德、日、法、捷克、新马、越等10多个国家与地区参加国际会议和讲学。

1958年,吴洁敏参加第一次普通话教学成绩观摩会在中南海受到周恩来总理和陈毅副总理接见。(三排左起第11人为吴洁敏)


国家文字改革委员会主任、“延安五老”之一的吴玉章先生为吴洁敏题词(吴老左手边第1人,19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