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电话:0573-86513310
举办单位:海盐县澉浦镇归国华侨联合会 海盐县澉浦镇台胞台属联合会

故乡情

网站编辑:海盐县澉浦镇归国华侨联合会 │ 发布时间:2019-04-25 

离开家乡已近五十年了,在学生时代,每年寒暑假都在家乡过。假期在家看看书,会会友,十分潇洒,特别神往的是暑假游泳,每到下午3——4点钟,左邻右舍的大人们总把小孩托付我带去游泳,我成了名符其实的业余游泳队长。带着近十个小孩,浩浩荡荡地到西门财神庙前的城河去游泳。那里的水深而清,既可游泳又可以跳水,一游就是2——3个小时,这是最舒服、最惬意的时光。

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工作忙了,没有时间享受学生时代的假期生活了,但工作再忙,每年的国庆、春节总要千方百计地安排时间回家看看双亲及其他亲人,会一会老同学,有时到母校转一转,看一看,改革开放后,形势把我们推到了工作的第一线、领导的第一线。工作压力越来越重,越来越忙,回家探亲的机会也越来越少,即使回家也是来去匆匆,连过夜的机会也不多。经过几十载的斗转星移,几十度的春秋交替,生身的亲人渐渐离去了,但记忆不忘,亲情乡情依在,哺育我成长的故乡也越来越近,越来越亲。此时此情此境,,脑海中时常浮现出唐代大诗人贺知章那首“回乡偶书二首”诗:“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不就是我现在的写照吗?只有在家乡才真正感到我已老了,离乡后初回家乡小孩子大多叫我哥哥,随着时间的推移,变成了叔叔、伯伯,现在回乡碰到小孩,可以说千遍一律地叫我“公公”。看来生老病死的规律不可违。我已从少年走向了老年。熟悉的、尊敬的老辈已渐渐稀少,不相识的青年、儿童在增加,但家乡的景色、童年时的生活依然深深地吸引着游子之心。数十年来我跑过国内外不少地方,可是看来看去,比来比去,还是家乡最美。有哪一个地方能集山、海、湖相连,竹木花草相映,有哪一个地方在数平方公里之内能集南北湖、鹰窠顶、谭仙岭、青山、长山、钟楼、古城墙……等等众多的风景名胜古迹。当然最使我难以忘怀的是哺育我成长的母校——澉浦城南小学。我的老家就在城南小学附近,记得学校的南面有无数大大小小的池塘,是我们戏水的好场所。每年夏天中午午睡时间,我们就泡在这些小池中戏水,回校上课时,有时老师拿了一把戒尺站在校门口,用指甲在我们的身止一刮,如果发现有白的纹路,说明中午在戏水,就要我们摊开手掌敲几板掌心,但是我们会继续犯这个“错误”,因为硬性要我们趴在桌子上午睡实在太困难了。学校校门南面还有一个大操场,可以踢足球。每逢周末,我们就静静地坐在操场草地上看足球比赛。大操场也是我们夏天纳凉的最理想地方,玩游戏,捉迷听故事,有时聊天躺在草地上看着偶尔一见的流星,数着天上的星星,北斗星、南斗星、启明星……这时青蛙声、纺织娘声、鱼儿唱水声、各种虫叫声,天上的、树上的、水面的、地下的各种叫声汇成悦耳动听的交响乐。有时傍晚雨后,西边的天际间还会经常出现一条亮丽的彩虹,让人心旷神怡。校门前还有一棵参天银杏树,树身五至六人也围不住,银杏与钟楼可以说是澉浦的两个标志,可看到树上有许多松鼠和老鹰窠。有时我们在操场上还可以看到天空的白云间有无数老鹰在自由飞翔,有时可看到几只鸟鴉联合起来在空中与老鹰进行激烈的格斗,这种场面非常精彩,非常壮观,现在的小孩可能已无法想象了。

当时的学校是私立澉浦城南小学,据说是在二十年代,由毕云程、朱斐章等四位乡贤出资创办的,最使我难忘的是每学年的开学典礼,四位乡贤(董事)及校长总是专程从上海赶到学校,穿着长袍马褂,庄重地坐在光华堂(大礼堂)主席台上给我们讲话,勉励我们好好学习、为国效劳。接着还一个教室一个教室地看望老师与学生。事情虽然已过去几十年,仍然使我难以忘怀,这四位老先生的形象,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我心中更加清淅,更加高大,从他们身上深感一个赤子对家乡的情怀,是我们后人学习的楷模。

我和我老伴都是澉浦人,可以说是青梅竹马发展到长相依。文革初期结婚时根本没有蜜月的概念,在当时那个年代连结婚假期也无法享受,有时回家看双亲,也只能来去匆匆。结婚三十余年还没有尝过一起旅游南北湖、鹰窠顶的滋味。但是我们有一个心愿,等我们都退休之后,带着儿孙,带着全家,带着对家乡的祝愿,夫妻双双把家回,再补上度密月这一课,把根留在家乡。

愿家乡山更青,水更绿,海更蓝,景更美,经济更发展!

顾仁章,澉浦镇古城南小街人,一九六二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土木工程系,改革开放的大潮把他推上领导岗位。一九八二年起,先后担任绍兴地区上虞市委副书记、市长;诸暨市委书记;绍兴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等职,现任绍兴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职务。他职务变了,对家乡的感情没有变,应本报约请,欣然来稿,一片真情全跃在纸上,读后让人感慨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