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电话:0573-86513310
举办单位:海盐县澉浦镇归国华侨联合会 海盐县澉浦镇台胞台属联合会

甪里堰与澉六河

网站编辑:海盐县澉浦镇归国华侨联合会 │ 发布时间:2019-03-13 

甪里堰与澉六河

徐汉松

  故乡六里,原名甪里堰,1965年始改现名六里埝。甪里堰名取自这里的古老水利工程甪里堰,那是我们老祖宗用来拦水、蓄水和调节水量的设施,建于宋代以前。最早记载它的古籍南宋《澉水志》说:甪里堰“为惠商、澉浦、石帆三村农田堤防之所”,“缘舟船往来,实为入镇门户”。明万历、嘉庆、清同治年间以及新中国曾多次重修。甪里堰将堰南的上河与堰北的下河隔断,上河与下河的落差有3米左右。上河本名澉六河,又名长河,接澉浦城河。下河含六里集镇市河和九曲港,接六(里)平(湖)申(上海)内河航道,通大运河与长江水系。

  甪里堰对调节周边多山的上河水系水位作用巨大。多雨季节,当上河水位过高而可能发生内涝时,可越过甪里堰闸门下泄至下河。守卫河村民和农田安全。反之,少雨季节,甪里堰挡住了上河之水,可以保持上河的一定水位,以保证上河流域及其澉浦镇居民的生产生活用水需要。宋、元以来曾经繁荣一时的澉浦城,一向是靠甪里堰调节水位的城河来满足用水和排涝抗旱的。

  甪里堰为我家乡解决了大多数年份的水问题,但在大旱年份,当南北湖和上河的蓄水被用光后,其流域内的民众还是要经受缺水之苦。1953年伏旱,南北湖干得湖底朝天,竟能让我们穿过湖底抄近路去海边解放军驻地看我国第一部国产彩色片《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一年南北湖区居民用水困难,整个上河流域水稻干枯;1955、1958、1961年三个夏天又大旱,上河干涸,水稻严重减产。海盐县水利部门下决心解决这一问题,于 1962年7月,在甪里堰上建成了大功率电力翻水站;上河干旱缺水时,可把下河之水翻抽入上河,灌溉上河流域13000余亩农田,上河流域告别缺水。

  由于水位落差,上下河之间是无法直接通航的。澉浦、南北湖一带虽属以舟船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江南水乡,但以前对外交通并不方便:小量货物的进出全靠肩挑,大宗货物的出入则只能水运至甪里堰卸货,再翻搬过堰转运,费工费时。1976年,人民政府组织群众将原六里河(即上河)北段、中河、南城河串连开挖成一条长6.45公里、阔30—35米的澉六河,从而沟通了上下河水系,消除了上下河水位落差,甪里堰及其电力翻水站完成历史使命。甪里堰惠泽我澉浦人千年,终成正果。

  澉六河与下河、六平申线一脉贯通,兼具防涝抗旱和舟楫运输之利:雨季为南北湖和上河流域排放多余之水;旱季不用翻水,下河水即可源源不断地流向澉六河与整个上河水系;同时,上下河直航问题也随之解决。1978年在杭嘉湖南排首期工程——长山河的开挖过程中,与下河贯通了的澉六河为工程运输建筑材料立下了汗马功劳。

  澉六河亦是南北湖风景区的附属设施,沿河山水相间,风光秀丽。然而,随着农业现代化和乡镇工业的进展,河道逐渐污染,生态环境不再尽如人意。澉浦镇政府按“五水共治”理念,启动河长分段管理制度,强化水域管理。澉六河水质开始改善,澉六河环境重回美丽。今人治水比前人更完备,拆除甪里堰后的澉六河比原来的上河更管用,家乡人民奔小康离不开澉六河。 

       徐汉松,澉浦镇南山村西邵湾人。平湖乍浦中学退休教师,现居嘉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