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越王庙位于浙江省级风景名胜区南北湖飏山南侧,景区东大门口,占地62.7亩,由省小康示范永安村出资重建。吴越王庙旁风景秀丽的飏山山麓,山林茂密,绿草如茵,山前山后花香鸟语,泉水淙淙,是一个风景优美,环境奇特宏伟的殿堂。它是继临安钱王陵和即将建成的杭州钱王祠以外,在江、浙最大的纪念吴越王的殿堂,被海内外钱王后裔奉为江、浙三大祭祖地之一。
据我国现有第一部镇志—宋·绍定《澉水志》记载:“吴越王庙在镇西南三里,地名澉墅,崇宁间立为土地祠”,崇宁为宋徽宗赵吉年号,起讫于公元1102-1106年,因此吴越王庙距今已有千年历史。吴越王钱镠,自公元868年(唐成通八年)因家贫辍学,是年,钱镠十六岁,为生活所迫,走上贩盐为业的道路,经常出没于临安与海盐之间,成为当时有名的盐袅。他长年与盐民交往,十分同情海盐盐民悲惨生活,视盐民为兄弟,并先后结识屠环智、朱行先等盐民中一批悍勇之士,一起商榷武艺,以澉浦阁老山一带为练武之地。这批悍勇之士,后来在钱镠从军以后,先后投在钱镠麾下为创建吴越国立下不朽的功勋。直到公元875年(唐乾符二年),临安石铺镇将董昌募乡兵,钱镠凭一身武艺,骑马提枪前去投军,被董昌封为偏将,才离开海盐。前后在海盐七、八年,与海盐结下不解之缘,可算得是钱镠的第二故乡。这段贩盐生涯,使钱镠扩大了视野,锻炼了意志,结识了朋友,为他后来创建吴越国基业奠定了基础。
钱镠封王以后,对于海盐这块沃土和海盐这帮兄弟仍然念念不忘,除了给和他出生入死打天下的弟兄封官进爵,委以重任外,也为海盐做了不少实事:如对海盐人民危害最烈的潮汐,钱镠想方设法建造鱼鳞石塘,修建长川坝,使海盐人民免受潮患之苦。又如开挖南北湖,使之蓄水灌溉澉浦万亩良田,宋以后又成为浙江旅游圣地,使海盐人民受益至今。
由于钱镠采取保境安民,以小事大的建国策略,在五代十国动乱年代,使浙、江、闽人民百年免受战乱之苦,促进了杭嘉湖地区的经济发展,使当时海盐经济也有长足的发展,宋、元二代澉浦成为商贸要地,通蕃之港,这都是得益于钱镠时代奠定的经济基础。
更为值得人们颂扬的是吴越王五王三代都能以小事大,力主统一,宋初就纳土归宋,使浙、江、闽三省人民免遭战祸,又保持了经济的持续发展,安定统一的局面延续一百多年,因而在钱镠故世百年以后,海盐人民仍然怀念钱王恩德,在澉浦建立吴越王庙,历代供奉钱王,香火至今不断。
绵绵逾千年,吴越王庙屡毁屡建,深深表达了当地人民心中吴越王的形象始终存在。在改革开放日益大好的形势下,海盐也和全国各地一样,百业兴隆,人民生活步入小康,特别是1986年南北湖首批成为省级风景名胜区后,当地一批人文景观得到了很好的修复和重建,成为旅游者纷至沓来游览的热点。坐落在南北湖畔的原永安村,是省内著名的小康村,他们充分发挥地理位置的优势,在巩固发展村级经济的同时,大力发展旅游业,按照南北湖风景区管委会的统一规划,在飏山山麓原吴越王庙遗址西侧重建吴越王庙。庙分三进,前殿墙壁四周为介绍吴越王辉煌一生的连环水彩画,墙正中是钱镠的巨幅神像。气度恢宏的后殿(即吴越王殿),有大型钱镠坐神像,四周是帮钱镠平天下的海盐籍八员大将神像,个个神采奕奕,栩栩如生,展现了钱镠当年英武神态和武将们博击疆场凯旋而归的雄姿。
吴越王庙内还有小巧玲珑的社戏台。根据民间传说每年农历八月十一日,都有接连三日的庙会和社红。庭园中,绿树成荫,四季鲜花盛开,光绪二十八年御赐工部尚书军机大臣钱应溥祭文石碑等古迹散落其中,把人们的思索引向久远的历史年代,深思着中国社会千年的发展轨迹。
2000年9月,吴越王庙(钱镠纪念馆)举行开馆典礼,中国钱镠研究会陶福贤、钱镇国、钱大方副会长,临安市政协秘书长许立新,以及嘉兴市、海盐县有关领导和群众近千人参加开馆仪式,场面十分热烈、隆重。
吴越王庙两年来先后接纳国内外朝拜者和旅游群众十余万人次,也引起新闻媒体广泛的关注,人民日报、浙江日报、嘉兴日报、浙江电视台、嘉兴电视台、上海电视台等先后作了详实报导,钱江台在“钱塘风雅”节目中对吴越王庙作了。不久前中央电视台前来拍摄“吴越春秋”六集电视剧,专访了吴越王庙,还寻找了传说中当年钱镠射潮故地——钱江潮源、澉浦古城、鲍郎古盐场,长山巫子门等当年钱镠活动过的地方。钱王的历史功绩,特别是纳土归宋举措,将激励后人仿效学习,推动海峡两岸的和平统一。
最近,全国政协副主席钱正英又针对吴越王钱镠的历史功绩,亲笔题写了“保境安民”四个字,这对吴越王庙在发展本地旅游业和完成祖国统一的进程中,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