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期要打只电话 台胞俞忠均先生身在台湾,情系家乡。他是八十年代初期就转道回乡探亲的台胞之一。自从侨(台)联给他寄去《家乡之声》以后,他爱不择手,篇篇细看,然且,期期要打一只跨越海峡两岸的电话给镇侨(台)联,致感谢,谈感想,《家乡之声》出了28期,俞先生打了28只电话。
期期要收藏保管 南北湖村朱质良是美国华侨陈培元先生的妹夫。作为侨眷,自然有一份《家乡之声》,他十分珍惜这份待遇,把《家乡之声》当作历史资料期期收藏保管起来。有一次,村里托人转交的一期《家乡之声》中途被别人拿走了,急得他连忙打电话跟侨(台)联联系实要。全国劳动模范姚德云医师自从收到《家乡之声》以后,和许多人一样,期期收藏起来,挂在客厅显眼的地方。港胞李志浩先生反映说:自从去香港后,对家乡情况了解很少,尤其身为澉浦人,对家乡的历史知之甚少。现在有了《家乡之声》,知道了不少情况,真是非常感谢,我们把《家乡之声》都当作乡土资料放起来。港胞林建忠先生最近在电话中还向侨(台)联反映,他收藏《家乡之声》缺了一期,要求补给。一些在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的家乡侨胞,都反映他们阅后把《家乡之声》收藏起来。据侨(台)联估计,现在收藏《家乡之声》的海内外家乡同胞、祖国各地乡亲朋友至少在二百户以上。
期期要认真阅读 中日合资嘉兴绿安制衣有限公司汤浩光总经理说,寄来的《家乡之声》我期期要认真看过,办得不错。嘉兴市中级人民法院朱建潮副院长评价《家乡之声》很有特色,期期要看。日本东京中央大学留学生万哈芸今年回乡探亲时碰到侨(台)联同志说,在日本能看到《家乡之声》,真是好激动。我对我先生说,我的家乡澉浦有多好,经常记着我们。其实这话也是今年许多海外同胞所说的共同话。国内镇镇工作的许多家乡同胞也有同感,他们反映说,每看到《家乡之声》,就有一种说不出的亲热感,大家都鼓励侨(台)联要把这份简报办下去。由于影响不断扩大,《家乡之声》发行量已从初期的500份上升到900份,而期期要认真阅读的家乡同胞起码在80%以上。
期期要认真审阅 作为《家乡之声》的倡议人——镇侨(台)联赵荣华主席,事先期期要仔细审阅。虽然和所有的企业“老总”一样,他平常工作十分繁忙,然而,白天没有时间,晚上忙完业务他再在灯下仔细审阅,对文章的一些语句提法是否妥当,他会推敲研究,错别字他会校对,遇到要出差,再夜深的时间他也会把“审阅版”仔细看过改过。平时,他会抓住时机,对《家乡之声》的创办提出一些指导性建议性的意见,默默无闻地支持着《家乡之声》的创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