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电话:0573-86513310
举办单位:海盐县澉浦镇归国华侨联合会 海盐县澉浦镇台胞台属联合会

澉浦的小巷

网站编辑:海盐县澉浦镇归国华侨联合会 │ 发布时间:2019-04-24 

澉浦的小巷,是古镇一道清幽恬美的风景线,一幅古雅清淡的乡土图画。

小巷往往隐藏在古镇的深处,有如古代的少女,躲在僻静的深闺,轻易不肯抛头露面。只有在这个城镇住久了,和它朝夕相处才有机会看见她,认识她,接触到她那闲淑的风度。

小巷大都狭窄,宽一点的不过二三米,窄一点的仅有一米余,但它又长短不一,曲折悠悠,望着前面,走着走着,好像已经到底了,可一转弯,依然是巷陌,而且常是幽幽的,静静的,尤如宁静的黄昏,甚至可以清晰地听到自已的足音。小巷两旁是高矮错杂的房屋和围墙,墙上不时有苔痕和藤萝攀附,有如古朴的屏风。墙里常是人家的园,绿树参耸,风送叶音。有时还有几枚娇艳的蔷薇或桃杏,从墙头伸出,或斜或挂,搔首弄姿。墙门大都或黑或赤或银,有时墙门“吱”的一声开了,走出一位窈窕的少女或一位天真的儿童,于是会觉得小巷更清幽。更妙的是在小巷的中间或是在转弯处,或是在尽头,会忽然出现一口池塘,于是,天空、房屋、树木、花草,倒影在池中,如同一条彩色飘带上缀着的一颗珍珠,令人眼睛发亮,心情一振。这就是澉浦的小巷。

澉浦的小巷大都又有历史的内涵和文化的蕴底。北小街的塘门弄(俗称金王庙弄),为澉浦最古老的小巷。历史上,这里是繁华地段,至今弄中留有“花园里”地名。吴家角,位于北小街北段西,这是曾是澉浦望族大部吴氏居地(元大画家吴镇即出于此氏),现在还留有吴花园遗物荷花地。南小街的道观弄,因弄底旧有延真观而得名,观内旧有十间楼,为元代戏曲家杨梓贮姬梳妆之所,旁有“胭脂湖”,因姬唱曲洗妆而酿成湖水发红而称。弄内有李氏梓树和朱氏玉兰树,皆为古树名木。其旁镇中心小学内还有参天的梧桐树,为民国早年建校而植。南大街的古寺弄和城皇庙弄,皆因旧有海门寺和城皇庙而得名。漫步此两弄,可以想象旧时这两大寺庙的雄伟和繁华。镇东的“大寺弄”,因弄底旧有澉浦大寺而得名。这里是澉浦风味小吃的聚集之地,犹以“红烧羊肉芋艿”著名。大寺弄和南大街的仓弄相通,相传仓弄因弄底旧有储货仓而得名。原来,其傍“寺背河”(在海门寺后,故称),在宋元时通长山海运码头,码头之货物先由寺背河运至此储仓,然后再转运各地,仓弄之底刘家场旧有马树,因其形似马而名,为数百年前古树,惜在文革中被毁。弄东南为“铁匠营”,此巷长而曲折,当为打造兵器之地,“铁匠营”巷名由此而来,此亦是澉浦宋时为军事重镇之佐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