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澉浦中学执教四载,很少与外界接触,闲疏了人间漫话,星辰转移,于静默中,似乎感悟出一点知觉来。散谈清怀,睹物联想,徜徉于校园、田野、湖边、山顶。常常有来自比大自然更深层的东西呼唤着我。如同少女低频的音符敲击着我的心房,曹操的《观沧海》磅礴气势震撼着我的心灵。
假日,带着孙子,来到钱塘江畔,看潮起潮落:来南北湖边,看细柳锦鳞:去山涧小溪,闻溪水叮咚:登山顶,领略松木、竹林、天岚风采。心静神闲,观赏各种美景之时,都感到浑身热血沸腾,心跳加速。眼前的景色,虽比不上黄山、庐山、泰山,然而,眼前的山、海、湖中总蕴涵着一种独特的精神。这种精神,我似乎模糊,似乎清新,支撑起澉浦,支撑起澉浦的山山水水,支撑起澉浦人的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想到此,我似乎觉得,这里的一草一木,一泉一溪都有奇特的构想,“金牛洞”、“葫芦山”、“天池”、“西涧草堂”、“黄源书屋”,都在英姿焕发地展示着自已,创造着自已。都在向世人昭示:一种在人间久觅不得,世上遍寻不着的理想化精神。
这种精神,就是澉浦人崇尚文化的精神,它给澉浦人点化出一种超乎物外的灵性,焕发出一种强烈的创新意识,敢为天下人先。中国小说的祖师爷干宝,一部《搜神记》,开创了小说创作的先河,为后代文人墨客所倾倒。改革家步鑫生,在风雨如盘的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掀起改革大潮,推动了中国大地上的大变革,大发展。学者杨玉良,在知识越多越反动的年代,刻苦钻研,从一个乡村赤脚医生成长为中科院院士。澉浦人以崇尚文化的精神,干一行,爱一行,干好一行,干出不平凡业绩。
澉浦人这种崇尚文化的精神,形成了深邃的文化积淀,使澉浦人以独特的思维,睿智的眼光,每时每刻都在思量着如何打造自已,如何创出与众不同的追求,定位自已的人生坐标,站稳自已的立身基点。实现自已最大的人生价值。
澉浦人崇尚文化的精神,带来巨大的求知热情、工作热情、奉献精神。翻开澉中校史,建校五十载,学子遍全球。阅读《澉浦镇志》,改革开放近三十载,工农业产值连续翻番。澉浦人讲奉献,百岁老人吴侠虎,还给幼儿园的孩子们送去学习用品。立身澉浦大地,工作三尺讲台,我时时感到一种奋发有为的刚劲之力在冲击着我,鼓励着我。在澉浦,几乎没有“懒人”、“庸人”、“痞人”、“愚人”。澉浦人才华横溢,卓而不群。放眼大天地,拥有大自主,尽享大自由。这怎能不“出大彩”、“成大器”,惊天地、泣鬼神的奇迹呢?
澉浦人崇尚文化的精神,是多层次的。在大刀阔斧中不乏精雕细刻,在磅礴雄壮中不缺柔情绰态,犹如一位擅长丹青能手,笔酣墨饱痛快淋漓地弛骋以后,又被缀一些情意绵绵的细墨妙笔。澉浦人这种与生俱来的性格,使之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放得开,提得起,放得下。没有精神模式的禁锢,没有世俗偏见的程式羁绊,在世界各地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已,全力以赴地创造自已,尽善尽美地完善自已,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不限时间,不拘风格,不求统一,不立规矩,不断地超越自我。因而,“争气”似乎成了澉浦人出门经商,在家务农的行为准则。他们励精图志,锲而不舍,在经历世纪风霜雨雪,炎凉昏晓地考验后,春去冬来,展现出一位堂堂正正的澉浦人。
站在三尺讲台,与澉浦人的子弟对话,澉浦人崇尚文化的精神内涵不时充溢着课堂。在我的眼中,学生之间的坦然、纯洁、友爱,那种童言无忌与睿智之间的水乳交融情景,叫人羡慕。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世界上最光辉最宏伟的事业就是使个人站起来”。已经拥有崇尚文化光荣传统的澉浦人,在中国立志走向世界强国之列的时候,更重视文化作为自已的支撑。因为,走在最前列的人是循觅不到前人的脚印,登在最高层的人是听不到回声,有许多东西无法借鉴,一切都要我们自已去探索。
文化造就了澉浦人,澉浦人必将用文化开创更灿烂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