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依法保护的历史文化遗产和旧址
澉浦地区:
1、革命遗址
⑴ 中共海北工委旧址:1941年2月,中共海北工委派员至澉浦、六里堰一带活动,8月工委书记黄炎移驻六里堰坝西18号陆宅办公,10月发生泄密事件,工委立即撤离。目前房东要拆除旧房建新房,已迫在眉睫,要立即采取措施保护起来。
⑵ 黄沙坞老虎洞新四军伤员养伤处旧址:位于黄沙坞山腰的老虎洞,长5米、宽1.5米、高2.5米。1944年7月2日,新四军浙东纵队海北支队在六里打败日伪军后,有3名伤员在该洞养伤,受到当地群众的热情照料。建议立碑纪念并列入为县文物保护点。
⑶ 新四军浙东纵队北撤澉浦登陆点:1945年10月3日下午4时许,新四军浙东纵队奉命撤离浙东,1200余人北渡杭州湾,于10月4日拂晓先后在澉浦东门外青山南侧海滩、南门外黄道关登陆进入澉浦城,不幸遭到国民党反动军队4个师万余人的包围,经血战突围去苏北。建议在登陆点立碑纪念。
⑷ 澉浦西城墙:目前现存古城墙遗址1500米,其中西城门(内洞两个),南面一个是明洪武十九年所建,北面一个是1992年新建的,城门顶上的亭子是从金华购买拆迁来的清咸丰年间的原物。西城门曾是新四军北撤突围争夺的主要战斗地之一,现列为县文保点。
⑸ 赴白蜡礁救解放军:该礁长100米、宽5米,面积500㎡,海拔4.9米,位于南北湖外面海中,为澉浦古八景之一。1949年10月24日上午,人民解放军23军67师某部,在海上训练时有战士遇险落水,暂避白蜡礁,当地小学教师王在寅和青年步虎臣闻讯,借船前救,直至午夜,救回全部落水战士7人,民工2 人。我曾多次写提案建议在围垦海涂中,开辟白蜡礁湖,在该礁上立碑纪念,教育后人。现南北湖风景区规划中,把该礁四周辟为湿地公园,把该礁取名为"石帆勇士岛"。
2、民间故居:
澉浦地区有许多晚清、民国时期有代表性的民居,在旧城改造和新农村建设中有可能被拆除,建议要研究政策,采取措施加以保护。
⑴ 毕宏述(系清代书法、金石家)故居,位于澉浦镇北小街,现存两进一花园的房子已破败。
⑵ 吴东发(系清代颇负盛名的经学家,1747—1830)故居,位于澉浦北小街,与毕宅近邻,房已无存,地被占完。
⑶ 毕云程(系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1891—1971)故居,位于澉浦南小街,曾是1945年10月抗战胜利后,新四军浙东纵队北撤经澉浦遭国民党军队袭击突围时的指挥部。但破旧一堪,濒临倒塌,2004年经澉浦福利会出资1.5万元,进行了小修,免其倒塌,是县文保点。
⑷ 朱斐章(上海企业家,1886—1955)故居,位于澉浦南小街,建于民国年间的中西结合的楼房,是县文保点。现存房屋较完整但缺乏维修管理,正在败落。
⑸ 许瑞嘉(上海商人)故居,位于澉浦南小街,系民国初年建筑,解放后曾设为派出所,现已卖给私人,房子完整。
⑹ 北苏宅,位于澉浦南小街,有完整的七进房屋,私人所有。
⑺ 周家古宅,位于澉浦南大街,有三幢房屋,其中一幢较完整,原系澉浦中学教师宿舍,现无人管理。
⑻ 南苏宅,位于澉浦南小街,尚存后厅,私人所有。
⑼ 红洋房,位于澉浦南小街,东面中式楼房现已调给个人所有,西面西式洋房也被个人买去,已被白蚁蛀成危房。目前两幢房均空关。
⑽ 卢介培老宅,位于澉浦南门外码头廊,是保存比较完整的民国年间的代表性建筑。
(11) 程家老宅,位于澉浦北大街92号,保存较完整的私宅。
3、古庙宇:妈祖庙(娘娘庙),位于澉浦南门外码头廊,尚存一前殿,中、后殿因建长山小学被拆除;金粟寺,位于澉浦镇茶院村,建于三国时期,为江南三大名寺之一,目前在寺址仅有一块碑,建议重建该寺。
4、历史遗址:
⑴ 青山顶上孙中山拟建东方大港的勘察界桩;
⑵ 长山顶峰上的日军侵华历史见证——碉堡,目前北、西、南三面被开山采石挖成绝壁,只有靠海的东面尚可勉强上去,此建筑应予保护,用于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⑶ 葫芦山顶明代中叶抗倭烽火台遗址(约30多㎡)。
⑷ 董小宛葬花处,位于南北湖鸡笼山西麓方家湾,应建立标志性建筑,可开辟为旅游景点。
非物质文化遗存:澉浦铁画。
铁画是我国著名工艺美术精品之一,有悠久的历史,始于明初 。先是安徽一能工巧匠汤天池以锤代笔,以铁代黑,锻打成画。澉浦李颂璋(现年53岁)自小爱好书画,在吸收、消化安徽铁画制作工艺的基础上,自成一体创新发展成澉浦铁画。他创作的《鹏程万里图》等13幅铁画代表我县参加江南文化节展览,博得无数观众交口称赞,可谓我县一绝。